当思政课遇上DeepSeek(深度求索),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数字时代,如何借助DeepSeek探寻思政课教学的“未至之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表,DeepSeek无疑将为思政课教学带来全新图景。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共同体建设,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成为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时代命题。
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政课教学共同体是在教学中以师生为主形成的协作体。DeepSeek的开源策略和共创模式,为共建、拓展思政课教学共同体带来一定启发,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
教学过程“场域再造”。DeepSeek融入思政课教学,建构了育人技术场域、育人关系场域和精神文化场域,使思政课贯通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学习时空,驱动教学向聚主体、跨场域、多学科的智联化教学样态发展。这将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班级、教室概念,延展教育空间边界,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理论创造便利条件。借助DeepSeek的知识管理和多模态呈现功能,思政课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数字化转译,革新教学资源供给形态,形成体系化、可视化、多样态的数字教育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学生心灵,为学生提供多重感知的数字学习空间。
智慧教学“超级大脑”。DeepSeek拥有强大的深度思考、联网搜索和自我进化能力,能够不断汇聚、升级思政课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教学支持。比如,根据笔者的经验,DeepSeek能根据教学大纲、主题、思路和教材等,自动搜集整理鲜活的教学素材,智能生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帮助教师开展多种教学设计,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教学内容“私人定制”。虽然思政内容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但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借助DeepSeek的智能交互能力,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内容,探索数字赋能因材施教的路径。思政课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痕迹、测试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私人定制”。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借助DeepSeek推荐适合的课程学习资源。
激发师生学习内驱力
思政课具有鲜明政治导向,是知识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统一。思政课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思政课教师应从侧重讲授理论知识向注重价值引领转变,借助DeepSeek搭建教学互动、双向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激活学生主体力量,并激发师生学习内驱力。
对学生而言,DeepSeek是“智能学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丰富学习资源,成为激发学习自觉、思维碰撞的“催化剂”,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DeepSeek获取相关资料,寻求、验证答案,探究事物的表层和深层联系。DeepSeek的智能追问功能还可以自动关联课程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但如果过度使用DeepSeek,学生可能会产生技术依赖,局限于人工智能塑造的技术景观,弱化主动思考、理性判断、自我纠偏等能力。这是思政课教师需要注意并加以引导的。同时,教师也要时刻辨析生成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及时剔除不适当的内容和课程资源。
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面对人工智能挑战,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
一是增强对网络思政的引领力。思政课教师应提高政治站位,发挥主导作用,培养数字思维,善用DeepSeek等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帮助学生丰盈精神生命。
二是提升数字教学胜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应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强化人机协同,深化对DeepSeek等的应用实践,从被动适应技术转向主动设计教学,开展思政内容解码、编译、开发和呈现的数字化探索。
三是提高育人资源聚合力。思政课教师应加强联动,通过DeepSeek提供的便捷性、开放性平台,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成立跨校区、跨地区的教学联盟,共同打造思政课育人资源平台,构建思政课育人共同体。
优化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事关教学改革方向,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指挥棒”。当前,DeepSeek给思政课教学评价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能够建立基于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制度,让教学评价更精准、可追溯,克服评价主观化、单一化等问题,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提升教学评价的高阶性和精准度。另一方面,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使教学更复杂、多维,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同时容易“数据至上”,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主观努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
如何健全思政课评价和支持体系,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
应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智慧评价体系。在过程性评价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DeepSeek实时观测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对学生的全过程学习动态、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序变化。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引入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等方面的评价,真正让思政课效果落到实处。此外,DeepSeek可以成为结果性评价的依托平台,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等设计试题、自动批改,生成可视化报告,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应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师智慧评价体系。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综合考量教师教学投入度和育人效果,引导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
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必将持续激活思政课教学的“一池春水”。思政课教师应坚守育人为本、技术为用,放大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共同体的倍增效应,奋力书写新时代育人答卷。
(作者系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22VSZ07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