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董事长致辞
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领导
研究指南与项目
指导委员会
研究队伍
媒体集萃
新闻动态
西译新闻
研究中心动态
西译教育参考
校外资讯
审核评估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教育资讯
资料下载
研究之外
丁祖诒专栏
媒体丁祖诒
访谈丁祖诒
追忆丁祖诒
解读丁祖诒
董事长专题
校内活动
校外活动
媒体报道
西译之星
校友之星
学子之星
教师之星
教育世家
西译视频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政策查询
校史档案
史志编研
史料征集
数字档案
西译文库
纪念专题
加盟报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西译教育参考
>>
查看详情
以教师之强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代表委员热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25-03-10 10:27:37
■两会聚焦 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明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教育家精神始于理想信念落于弘道追求
全国两会上,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如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很高兴看到教育系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多种方式带头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在梅兵看来,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广泛参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首先是要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研究阐释,特别是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生成脉络和践行路径等。其次是要大力进行典型选树和宣传教育,形成有力辐射带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梅兵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认为,教育家精神始于理想信念,落于弘道追求,是中华传统“师道”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放在独特的中国教育话语体系中去理解和培育。
“‘德’为首,需要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需通过师德课程等方式,培养师范生的仁爱之心与道德操守;‘才’为基,需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培养人的目标搭好了,才能掌握育人智慧;‘行’为本,是要培养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能力,从师范生培养开始,通过常态化、浸润式的教育实习、社会实践,锤炼其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袁雯说。
搭建适合教情学情的教师发展体系
“面对教育数字化对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挑战,我们仍需以问题为导向,在制定面向教师的支持政策时,要照顾到教师成长中的急难愁盼。让良政和优才‘双向奔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表示。
如何应时而变,搭建适合教情学情的教师发展体系,是许多代表念兹在兹的重要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在调研中发现,师范院校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师范院校在学科建设、办学水平、培养层次等方面与东部院校差距较大。
为此,他建议加强师范院校的区域均衡布局,支持中西部师范高等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填补区域布局空白。同时,考虑师范院校对国计民生的特殊贡献,在“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单列师范类学科和院校建设序列,单列指标、单独考核。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王淑英对教师编制问题非常关心。“城市学校的教师编制管理应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实行每学年审核配给,解决城市学校因阶段性教师编制不足而出现的‘大班额’和临时聘用代课教师等问题。”王淑英建议,针对心理健康、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音体美劳等学科教师紧缺的情况,可以试行长期聘任与短期聘用相结合的“双轨制”办法,加快紧缺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惠师”服务提升教师地位待遇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保障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地位,也让许多代表委员记在心间。袁雯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行业入职门槛,让更多社会精英进入教师队伍之中,让教育成为人才生态的高地;其次,要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不要让教育成为“非专业领域”,政府要为教师在合法范围内所做的决策提供法律保护;再其次,要为教师提供终身专业发展的通道,持续地保持其专业性,增强其知识生产者的属性。
针对中西部师范院校长期存在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认为,需要通过系统化、有力度的政策,构建“引育留用”一体化的人才保障机制。
“优化职称晋升和人才评审制度,适当增加中西部师范院校中高级职称名额,探索单列专属评审通道,对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给予优先支持。加大薪酬待遇和住房保障力度,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补贴,重点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薪酬、住房等待遇水平。”庞丽娟建议。
王淑英则注意到教师队伍由农村进城镇、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的流动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她建议在教师待遇上由“普惠制”转为“倾斜制”,“可以尝试利用教师技术职务的评聘、津补贴的发放、住房优惠等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引导教师双向合理流动。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标签:
教师,教育强国,高素质专业化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陕ICP备2022003684号-1
电话:86-29-85893146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办太乙正街182号
技术支持: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新闻
搜索
购物车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