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董事长致辞
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领导
研究指南与项目
指导委员会
研究队伍
媒体集萃
新闻动态
西译新闻
研究中心动态
西译教育参考
校外资讯
审核评估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教育资讯
资料下载
研究之外
丁祖诒专栏
媒体丁祖诒
访谈丁祖诒
追忆丁祖诒
解读丁祖诒
董事长专题
校内活动
校外活动
媒体报道
西译之星
校友之星
学子之星
教师之星
教育世家
西译视频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政策查询
校史档案
史志编研
史料征集
数字档案
西译文库
纪念专题
加盟报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教育资讯
>>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田刚: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数学人才的关键期
2025-03-17 10:51:41
本报讯(记者 焦以璇)“数学竞赛选拔了一批优秀苗子,但若止步于解题,难以成为真正的数学家。”3月14日是国际数学日,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的第二届“数学文化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的数学研究可能持续数十载,要成为数学家,兴趣、天赋、坚持缺一不可。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几乎所有重大科学发现都与数学有关。”田刚认为,数学教育对于提升全体国民思维水平、科学素养,完善人格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数学人才的关键期。田刚认为此阶段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他以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15岁时通过大量计算尝试发现素数规律为例,“就像人工智能通过不同尝试来更好地学习一样,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勇于试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长处,给予更多机会,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不感兴趣或看似更稳定的领域,“因为世界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不能仅以眼前利益来规划孩子的未来”。
最近,纽约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友王虹与合作者约书亚给出三维挂谷猜想的一个证明,让这一困扰国际数学界一个多世纪的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发广泛热议。身为王虹本科期间的任课教师,田刚对王虹的成功感慨良多:“她不是竞赛生,在班上的表现也不是最亮眼的,但凭着对分析学的热爱与多年努力,最终取得突破。”田刚表示,数学研究不仅属于“天才”,更属于持之以恒的探索者。教育需要培养“长期发挥”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从20岁开始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到70岁才结束,那就有足够长期的发挥,而支撑长期发挥的重要因素就是兴趣。
谈到大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田刚提出因人施教的重要性。他反对“超前学习”的功利化倾向:“不是越早学大学课程越好。教育应关注长期潜力,而非短期竞赛成绩,需警惕‘为升学而超前’的异化现象,中学重在打牢基础、激发兴趣,过早专业化可能透支学术热情。”
随着国内高校研究水平的提升,田刚对本土数学发展充满信心:“过去我们向海外学习,如今中国已形成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独特优势。许多在国内完成本科教育的年轻人,正用世界级成果证明:扎根中国的数学教育,同样能孕育顶尖学者。”
标签:
田刚, 基础教育,数学人才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陕ICP备2022003684号-1
电话:86-29-85893146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办太乙正街182号
技术支持: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新闻
搜索
购物车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