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董事长致辞
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领导
研究指南与项目
指导委员会
研究队伍
媒体集萃
新闻动态
西译新闻
研究中心动态
西译教育参考
校外资讯
审核评估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教育资讯
资料下载
研究之外
丁祖诒专栏
媒体丁祖诒
访谈丁祖诒
追忆丁祖诒
解读丁祖诒
董事长专题
校内活动
校外活动
媒体报道
西译之星
校友之星
学子之星
教师之星
教育世家
西译视频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政策查询
校史档案
史志编研
史料征集
数字档案
西译文库
纪念专题
加盟报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教育资讯
>>
查看详情
为建设教育强国打头阵、当尖兵
2025-04-07 10:43:5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新时代新征程,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归根到底要求高等教育站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前列,以打头阵、当尖兵的奋斗姿态,为建设教育强国发挥示范性作用、作出引领性贡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挥一流大学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把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重要牵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重要动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质效提升,挺膺担当、笃志奋斗,坚定不移为建设教育强国打头阵、当尖兵。
在立德树人上打头阵、当尖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时代新人之魂,与时俱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近年来,复旦大学积极构建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的大思政课体系,大力建设“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完善学思践悟教学闭环,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锤炼学生强国本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结合”,服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实施马克思主义学科群“雁阵”计划,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筑牢办学育人“承重墙”,系统塑造立德树人的新生态新格局。赓续红色基因,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高校样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厚植育人沃土、学术沃土、文化沃土。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资助育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网络育人和智慧思政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思想强基、师德固本、实践立行、典型引路,激励广大教师争做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
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打头阵、当尖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高校要把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满足民生需求和社会需要摆在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近年来,复旦大学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进学科资源配置的方向和力度,以招生综合改革牵引专业设置调整,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引领性、前瞻性的未来学科。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主动对接区域功能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发挥校企协同创新主体作用,与重点区域、领军企业、高水平科研机构等深化战略合作,完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学校与地方政府主导、学科与产业方向匹配、创新基金与创新载体联动的体制机制,积极拓展重大校地合作项目,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推进智库“领头雁”工程,强化“科学方法+数据驱动”研究路径,以文社理工医等学科融合创新提升咨政能级。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非学历教育品牌,提升终身学习服务水平。培育好、建设好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附属医院辐射带动更大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上打头阵、当尖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校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加快首创性、深层次、集成化改革,进一步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服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更好牵引带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一体推进,原始创新、融合创新、开放创新有效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复旦大学坚持“多元融通、本研融通、招培用融通、教与学融通”,构建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打造“相辉学堂”“新工科创新学院”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加强本研一体化培养,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教材建设管理机制,源源不断造就“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依托相辉研究院等加强“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建立以支持长周期原创性引领性研究为重点、选人与选题相统筹、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支持机制,鼓励科学家“种好自己的果树”。加强有组织科研,健全问题聚焦、任务耦合、路径协同、成果集成的联合攻关机制,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引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新范式,构建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体系,着力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能力。引育并举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以深化“准聘—长聘”制改革为核心,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流人才方阵。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资源筹措和配置机制,牵住评价改革“牛鼻子”,健全综合保障体系,完善“师生有所呼、学校必有应”响应协调机制,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上打头阵、当尖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高校要处理好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在服务对外开放中发挥独特作用,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复旦大学努力拓展高等教育领域战略合作伙伴,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平台建设,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建设覆盖全球的区域性节点,扩大国际伙伴网络,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发起成立、深化建设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高校联盟等,主动承担国家和地方教育科技对外开放合作任务。积极牵头和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工程、跨国科技合作网络、重要国际会议等,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教合作基地建设,全方位推动高水平国际创新合作。大力推进与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在急需领域和新兴学科开设更多优质双学位项目,重点推进博士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吸引来华合作办学。持续扩大、优化学生海外交流和教师访学合作,大力发展高层次留学生教育,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以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国,高校当先。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怀“国之大者”,自信自强、攻坚克难,以一流大学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途中敢打头阵、勇当尖兵,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高校答卷。
(作者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标签:
教育强国,立德树人,创新人才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陕ICP备2022003684号-1
电话:86-29-85893146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办太乙正街182号
技术支持: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新闻
搜索
购物车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