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获得者夏伯渝先生到西译交流座谈,为西译师生带来题为“攀无止境、自强不息”的分享会,并于同日下午召开1975年中国登山队珠峰队友西安见面会暨50周年纪念会。夏伯渝攀登运动研究中心主任张娜及1975年珠峰老队员6人出席活动。活动前,执行董事、校长崔智林热情与夏伯渝先生会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交流座谈会由党政办副主任王静文主持,分享会由教务处处长秦晓梅主持,见面会由张娜主持。
传承攀登精神 赓续奋斗情怀
交流座谈会上,张恒代表我校师生向用钢铁意志丈量生命高度的夏伯渝先生致以崇高敬意,随后介绍了西译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我校依托秦岭自然资源,将户外运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攀岩、户外登山、定向越野等特色课程,让学子们在绝壁险峰间锤炼意志,在校外实践中感悟生命。我校体育学院作为西北民办高校首个专业体育院系,始终践行"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首创“健康体适能+专项技能+户外实践”三维培养模式,构建起“课堂-俱乐部-竞赛-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近三年以来,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奖丰硕,印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已深深融入西译文化。夏伯渝先生用43年5次冲击珠峰的精神,与我校追求变革、奋进的校训产生了强烈共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锻造灵魂。正如夏伯渝先生曾说:挫折比登顶更让人难忘。这种超越胜负、永不止息的精神追求,正是我校打造体育文化的内核。希望我校师生能够通过夏伯渝先生此行,在怀揣西译精神奋进的征程中,深刻理解攀登精神的内涵,将之结合自身事业学业,谱写出新时代教书育人与成长成才的新篇章。
张娜表示,西安翻译学院背靠秦岭,体育专业及文化内涵丰富,作为民办高校值得赞赏。随后她对夏伯渝攀登运动研究中心作了介绍,并表示后期双方可以在相关项目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
在观看央视夏伯渝宣传片后,双方就合作可能的方向进行了交流探讨。
精神永不褪色 薪火相传育人
为弘扬拼搏进取精神、激励西译学子在新时代勇攀高峰,夏伯渝先生在“攀无止境、自强不息”分享会上,精神抖擞地为我校近300名师生宣讲了自己的攀登历程,阐释了何为攀登精神。
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在极限环境中保持冷静、突破自我边界。他表示,自己原本喜爱足球,偶然的机会让自己入选国家登山队并带着国家使命参加1975年的珠峰登顶任务。回撤途中由于队友睡袋丢失,他毅然将自己的睡袋让给队友,致使年仅26岁的自己永远失去了双腿。他讲述了自己不能再上球场的遗憾,以及自己不断与病魔进行激烈顽强斗争的经历,撼天动地,令人敬佩。他战胜万难,穿上假肢一次次去尝试不可能,去尝试珠峰登顶。但珠峰梦充满曲折。最终在经历过冰崩、地震、暴风雪等四次无缘登顶后,在69岁时第5次启程珠峰并登顶成功。他生动的讲述以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让年轻学子们直观感受到“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力量。
他鼓励同学们:你觉得不可能的事,一定要去尝试,去探索自己的潜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人生就是一场长征,要去经历,去体验,去追梦。追梦路上,你我皆少年。他表示,自己还将不断地到世界各地去攀登,并讲述了自己的全球7+2计划、重走长征计划、百城千山计划以及到沙漠、戈壁、草原等户外去探险的想法。他号召同学们要多参加户外运动,不仅对健康体魄有益,而且对顽强意志的磨砺有着重要意义。
互动环节,我校学生积极向主讲人请教问题。夏伯渝先生就各类户外攀登相关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做了解答。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为先生顽强的意志和攀登精神所震撼,这也对自己未来在人生中面对困难时增强了对抗勇气和鼓舞力量。
历史见证者齐聚 重温"中国高度"
下午,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特别聚会在我校一号综合楼三楼会议室温情上演。6位老队员齐聚我校,与师生代表共同追忆峥嵘岁月、畅谈攀登精神。这场见面会,既是一次历史荣光的回望,更是一堂生动的精神传承课堂。
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登顶珠峰,完成了珠峰高程的首次精确测量,为世界地理研究贡献了“中国数据”,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的荣光。此次,通过6位老前辈的温情回忆,再次将现场师生带回了那个用生命丈量世界之巅的激情年代。老前辈们表示,登山面临的风险巨大,夏伯渝先生冻伤后还坚持自己下撤的顽强意志让人至今难以想象;登山精神对自己的一生具有非凡意义,在自己人生中遇到任何困难,都觉得更易克服。登山需要精神、体力、毅力等各方面能力,希望同学们要锻炼好身体,培育坚强毅力,涵养攀登精神,为国争光。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是一场特别的“课堂”,不仅让历史照进现实,更让攀登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照亮西译青年学子的前行路。参会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从英雄前辈们的事迹中汲取坚强力量,厚植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锤炼品德,培养健康身心,积极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附件:
夏伯渝先生简介:
夏伯渝,中国著名登山家,电影《攀登者》的原型。1974年入选国家登山队,1975年在攀登珠峰时因把睡袋让给了队友而严重冻伤失去双脚。他凭借一双假肢,更凭借自己的坚持不懈与热爱,在43年里,五次冲击珠穆朗玛峰,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被世界最高的山峰接纳,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
2018年中宣部授予夏伯渝"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当选北京榜样";中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2019年他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并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22年担任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八达岭长城第一棒火炬手,并参与开幕式演出。同年入选小学二年级教材。2023年在中国探险协会举办的"首届探险旅游发展大会暨中国探险者大会"上荣获"中国探险终身成就奖"。2024年7月受邀参加法国巴黎第33届夏季奥运会,被授予国际高级运动员和平勋章,10月1日,与祖国同龄的75岁的夏老作为中国国际网球公开赛开球嘉宾受到全世界的瞩目,10月4日,夏伯渝攀登运动研究中心落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电影纪录片《无尽攀登》再现了他无畏艰险的登峰时刻!
伯渝文化交流座谈会
夏伯渝先生与我校师生亲切交谈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致欢迎词
夏伯渝先生“攀无止境、自强不息”分享会现场
夏伯渝先生与学生互动交流
1975年珠峰队友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