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董事长致辞
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领导
研究指南与项目
指导委员会
研究队伍
媒体集萃
新闻动态
西译新闻
研究中心动态
西译教育参考
校外资讯
审核评估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教育资讯
资料下载
研究之外
丁祖诒专栏
媒体丁祖诒
访谈丁祖诒
追忆丁祖诒
解读丁祖诒
董事长专题
校内活动
校外活动
媒体报道
西译之星
校友之星
学子之星
教师之星
教育世家
西译视频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政策查询
校史档案
史志编研
史料征集
数字档案
西译文库
纪念专题
加盟报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研究之外
>>
查看详情
守正探索难点问题智能解法
2025-03-24 10:35:56
2025年初,DeepSeek(深度求索)横空出世,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无边界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而以往仅作为课堂教学补充手段的数字化技术,在教育中也渐渐生长为一种重塑课堂和教学的力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为因材施教、个性化、以学习者为中心、有教无类、知行合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育难题的破解创造了无限可能。
教师要真诚地拥抱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探索难点问题的创新解法。但要始终牢记人工智能是“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借助人工智能的教学改革活动、人才培养活动。教师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但教师要具有工具理性,“术”的使用不可违“道”。人工智能时代,更加倒逼教育、教师思考:教育之“道”在何处?
“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解释就是客观规律。教育学是人学,教育教学过程要遵循的客观规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着力塑造人的创造力、社会情感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坚强的毅力,使其富有学识、智慧和能力,能为自己和社会承担责任。
我们坚持的“道”,以课程内容传授为基础,但必须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基于人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研究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因而,我们要以道驭术,以术载道,在需要之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问题,帮助自己提高觉知能力和育人能力,但也要提防教育教学过程被程式化、模式化、形式化,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从而造成教育无深度、无思维等倾向。
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才能让自己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真正的“人师”,更好地成为学生心灵的呵护者、思想的引领者、人格的塑造者。
(作者系北京中学特级教师)
标签:
守正,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陕ICP备2022003684号-1
电话:86-29-85893146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办太乙正街182号
技术支持: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新闻
搜索
购物车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