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董事长致辞
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领导
研究指南与项目
指导委员会
研究队伍
媒体集萃
新闻动态
西译新闻
研究中心动态
西译教育参考
校外资讯
审核评估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教育资讯
资料下载
研究之外
丁祖诒专栏
媒体丁祖诒
访谈丁祖诒
追忆丁祖诒
解读丁祖诒
董事长专题
校内活动
校外活动
媒体报道
西译之星
校友之星
学子之星
教师之星
教育世家
西译视频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政策查询
校史档案
史志编研
史料征集
数字档案
西译文库
纪念专题
加盟报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研究之外
>>
查看详情
世界银行倡导教育转型 推动青年就业与可持续发展
2025-03-27 14:19:07
青年就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动力,青年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乎社会进步和文明延续的关键议题。然而,全球青年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世界银行在《2024年度报告》中指出,未来10年全球南方国家将新增12亿青年劳动力,但同期仅能创造4.24亿个正规就业岗位。教育作为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在现代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环境中,必须积极主动寻求突破以适应变化。对此,世界银行倡导教育转型,以期化解全球青年就业难题。
全球青年就业危机的教育溯源
世界银行认为,全球青年就业危机日益严峻,部分原因是当前教育系统存在适应性不足、包容性欠缺、系统性脆弱的问题,阻碍人力资本发展。
其一,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自动化转型、绿色经济崛起、数字化进程加速等变革力量,正以空前的速度重塑全球就业图景。世界银行预测,未来10年内将有超过11亿个工作岗位面临技能需求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全球约4.5亿青年因技能错配难以就业。与此同时,约有23%的雇主受到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掣肘。这种供需失衡不仅暴露了传统教育模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脱节,更揭示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危机。
其二,教育体系中存在性别差异。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正成为人力资本优化的关键瓶颈。据国际劳工组织测算,2023年全球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约为55%,远低于男性75%的参与率。这种失衡的根源在于教育系统中的性别不平等,不论是教育机会的获得,还是教育资源的获取,都存在着巨大的性别差异,最终导致女性青年在就业市场处于劣势。
其三,危机冲击下教育机会减少。教育系统具有脆弱性,在面临地缘冲突、经济动荡等危机时,不少校舍面临毁坏或关停,数百万青年中断学业,深陷“失学—失业—贫困”的恶性循环;疫情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约2.2亿中高等教育群体因此辍学或失去培训机会,线上远程教学常态化使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气候变化的冲击影响更为长久,如气候敏感型产业的从业青年因生态变迁面临职业转型,却由于技能欠缺而无法就业。
针对这些问题,世界银行呼吁教育转型。一方面,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本位教育,重点培养批判性思维、数字素养、气候适应力等未来核心技能,使学习者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强调教育作为社会公平调节器的功能,通过资源倾斜、危机响应教育网络构建等,缩小区域、性别、阶层方面的教育鸿沟。
锚定技能构建产教融合生态
世界银行提出,在21世纪劳动力市场取得成功的综合技能,包括基础素养与高级技能、社会情感技能、专业技能和数字技能。教育系统应从资源供给向动态适配转型,倡导“T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素养(读写计算)为根基,融合数字技能、气候适应力等未来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以解决技能错配问题。
首先,夯实基础教育,提升技能培养质量。基础教育是青年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缺乏基础教育可能导致青年陷入低技能、低收入的非正规就业。一方面,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整合互动式数字资源,强化学生的基础素养。另一方面,完善硬件设施保障,普及智能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系统性技术培训,实现精准化、高效化课堂管理。例如,尼日利亚的基础教育转型项目通过为教师配备数字工具、提供结构化课程和个性化教学反馈,显著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惠及1.6万名师生。
其次,深化产学协同,打造职业教育适配模式。世界银行强调,职业教育需要基础素养与专业技术并重,以“T型人才”培养模式来平衡就业弹性与专业深度,同时建立行业主导的课程更新机制,实现技能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例如,吉尔吉斯共和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项目为16万名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改善课程质量,力求将应用研究与劳动力市场对接,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再次,拓展非正规教育,构建多元技能认证体系。世界银行倡导为正规教育系统外的青年提供替代教育路径和技能培训机会,并设计灵活的技能认证体系,以实现非正规学习成果的标准化认证。例如,肯尼亚的青年就业与机会项目为项目参与者提供培训、实习、学徒机会、创业补助、创业指导和一站式信息平台等多种支持,受益青年近40万人。此外,世界银行还启动了10个全球技能伙伴关系项目,支持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确保教育公平和可持续性发展
世界银行呼吁通过精准干预,将资源投向促进性别平等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确保教育准入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帮助女性平等获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
一方面,实施“女童优先”战略,实现准入公平。保障女童教育准入公平是打破性别不平等的关键,意味着在教育起点消除性别差异。世界银行推行“女童优先”的教育战略,通过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宣传引导、改善教育设施、提供经济支持等措施实施帮助。例如,肯尼亚、乌干达等国通过社区动员和安全保障,帮助200万名女童留在学校或重返学校,并培训2.6万名地方行政人员,以推动性别平等改革。
另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过程公平。世界银行倡导,加大对女性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卫生保障;在师资配备上注重性别平衡,同时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性别平等意识;在课程教材设计中删除性别偏见内容;建立公平的评估机制;等等。例如,世界银行积极改善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中学教学条件,包括创造安全和包容的学校环境、强化课程内容和教材、确保男女学生平等掌握数字技能等。
强化教育系统的抗风险韧性
为了提升教育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世界银行主张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教育连续性。
首先,锚定安全根基,强化冲突地区教育基建。在冲突频发地区,学校不仅是教学场所,更是社区庇护所和心理康复中心。世界银行关注脆弱及冲突地区的教育,推动“安全学校”标准,打造安全学习空间,提升冲突地区的教育韧性。
其次,搭建应急网络,建设混合教育生态系统。新冠疫情暴露了传统教育对实体空间的过度依赖,也催生了混合学习生态,促进教育系统转型。对此,一是要寻求低技术解决方案,确保极端情境下的基础学习延续;二是要加强数字平台建设,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的实时有效沟通;三是实现教师能力重构,培养其驾驭虚实融合教学场景的元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构建多层架构的危机响应教育网络,确保系统变革安全推进。
再次,实践绿色教育,应对气候变化冲击。将气候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确保学生掌握未来应对气候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职业教育和培训也可以通过培养绿色技能和创新能力来加速绿色经济转型。学校可以开设与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相关技能,为未来的绿色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创新项目,提高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骆怡然 董晓波,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标签:
世界银行
教育转型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陕ICP备2022003684号-1
电话:86-29-85893146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办太乙正街182号
技术支持:
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新闻
搜索
购物车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