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等教育司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本质、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按照“强基固本、分类培养、优化结构、智能赋能、开放互鉴”的总体思路,构建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供需匹配和协同发展机制,奋力建成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教力量。
一是强基固本,夯实创新人才培养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育人根基,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领域建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实施系列“101计划”,在基础学科及“四新”关键领域,建设一批一流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核心教师团队,探索构建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素质图谱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素质为先”。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习实践基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规范管理,提高大学生实习质量。以多元评价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强化创新发展导向,探索平均学分绩点改革,建立尊重学生志趣的转专业机制。
二是分类培养,打造拔尖创新人才方阵。把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超常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国家战略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培养“一顶一”拔尖创新人才。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建立与科技发展、产业需求深度对接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调整优化涉农学科专业,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探索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等系列举措,打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实施“一部六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项目,在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生物育种等领域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一体化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产业服务,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是优化结构,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四个面向”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高校结构、区域结构等,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全面开展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评估,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推动人才供需精准适配;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产业急需人才需求分析,提前谋划、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完善长效机制,多部委联合制定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方案,实现学科专业管理“统放有序”。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积极推进部省共建在地直属高校,优化省部共建高校区域布局,扩大优质本科教育供给。深化东中西部高校协作,深入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是智能赋能,实施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战略行动。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建强用好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平台扩优提质增慧;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支持西部高校优先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和新建专业,推动高水平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高水平大学产科教协同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引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场景,将各领域人工智能最新发展和应用融入专业课教学,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迭代甚至重构;推动建设一批智慧课程,加快建设“教学评”一体化的交互式、多模态、智能化系列教材;支持建设集知识服务、个性学习、教学支持于一体的未来学习中心。
五是开放互鉴,打造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高地。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建设世界教育中心。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打造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高地,实施国际暑期学校等项目,创建吸引海外顶尖人才和未来全球精英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医药教育、农林教育出海,搭建海外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新平台;拓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海外办赛渠道,聚焦重点领域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强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和中国标准走出去,统筹推进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建强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办好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持续发布《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和全球教育数字化应用示范案例。加快慕课、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等数字教育理念、资源、装备、工具、技术标准“走出去”,参与并引领全球数字教育治理。
作者:周天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扫描访问手机站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