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标志着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中方将在未来的合作中“支持非洲实现教育转型”,“打造数字教育‘样板间’,推动数字教育在更多非洲国家落地”。在如何打造“样板间”和打造什么样的“样板间”的众多选项中,语言教育既是非洲国家的内在强烈需求,也是中国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强项。
打造非洲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的必要性
非洲语言教育是非洲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同于其他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都不是本土语言,学生要掌握知识,首先要掌握迥异于本土语言的外来语。语言成为知识学习的第一道关隘。没有语言的掌握,谈不上知识的学习。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年统计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6至11岁的儿童中有超过1/5失学,12至14岁的青少年中有1/3失学。其中,语言障碍是导致儿童辍学却常常被国际组织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官方语言是外来语外,非洲因为殖民和多民族多语言等因素,在语言教育政策方面存在着脱节。很多国家在小学低年级或者整个小学阶段使用本土语言教学,如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就必须转为官方语言英语或法语等主要学科的教学。还有一些非洲国家从小学起就使用官方语言教学,语言障碍比较明显。打造非洲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契合非洲《2063年议程》的数字化发展规划以及非洲各个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求。
打造非洲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的可行性
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际教育援助的空白和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自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求的行动纲领》等重要文件以来,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教育援助聚焦在基础教育领域,包括阅读、科学、数学等。中非教育合作主要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领域的援助主要是教师教育和修建基础设施等。非洲语言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中非合作来看,从儿童抓起的语言教育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当前非洲语言教育仍然主要依赖于课本和师资,而师资质量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师资质量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如果把这些问题的解决全部归结为经济原因或者教育资源问题,将陷入恶性循环。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能够在解决这个长期难题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在外语学习领域,中国数字化学习手段相对成熟,拥有形式丰富、内容多样、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工具。中国外语学习群体庞大,需求旺盛,催生出大量学习外语的应用,众多人工智能学习机也应运而生,深受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在中小学学生学习方面,同步数字教材、同步口语练习、听力练习等有海量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
中非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电力领域的合作为语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保障。2021年,中国在塞内加尔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实施数字创新工程”。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已经与26个非洲国家签订了《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中国企业帮助非洲新建了通信骨干网、无线通信网络、海缆项目、数据中心项目、智慧村庄项目、光纤到户项目、数字电视项目。同时,在电能方面,援建了光伏、风电、水电等项目,小型的光伏发电、照明技术也在广泛使用中。网络和电能的普及为打造非洲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提供了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
打造非洲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的路径
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的首要属性是教育性,这要求中非教育界和国际组织加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非洲语言学习虽然学的是“官方语言”,但这一语言是外来的,不是植根于非洲本土文化的。因此,要结合非洲学生的本土生活,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打造非洲国家语言学习的本土化课程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国的语言教育专家、非洲本土的语言教育专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文化研究者共同开发完成。
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的本质属性是数字性,需要教育行业与教育数字化领域企业进行合作。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需要契合数字化时代人群的学习方式,如互动性、趣味性、视频化、游戏化、个性化、多感官刺激等。可以鼓励中国一些大型语言学习公司参与相关项目,充分运用它们在数字化时代开发语言学习的优势和成功经验,创建适合非洲儿童的语言学习APP、网络学习平台等。同时,海量的学习数据也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以帮助分析学习者的行为模式。人工智能行业和大数据行业的支持不可或缺。
语言数字教育“样板间”还需要适合非洲情况的硬件支持,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领域的探索是关键。目前国内学习机普遍价格高昂,如何根据非洲经济发展水平,在保障学习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把成本降低到非洲人民能够接受的程度,相关企业还需进行持续探索。
(作者单位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