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 办一流民办本科教育
崔智林
今年是西安翻译学院的创始人丁祖诒先 生逝世10周年。我与先生虽仅有两次交往, 但他对事业无限追求而展示出的雄才大略和 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演讲型口才给我留下 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从受聘西译以来,我时 时感受到他的存在,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的 激励,感受到一份责任的担当。先生给大家 留下的不只是一所学校的有形物理空间,更 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犹如 一座不熄的灯塔永远矗立在那里熠熠生辉。
丁祖诒先生的一生是为教育而生,他不仅创办了西译,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闯出了一条民办高校 发展的新路,引领了陕西民办高教 的快速发 展,形成了民办高校的“高地”和群体优势, 深刻影响和有力推动了中国民办高教的发 展。他倾其一生的智慧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 神,带领西译走向了成功。他提出办民办高 等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 “高尚 教育”不做学商, “爱生如子”视学生利益至 上,“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 者辉煌”等思想理念至今仍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这些思想理念是西译办学的根基和文 化底色,也是学校永葆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的动力来源。
丁老先生离我们已去10年,一代人有一 代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丁晶女士不辱 使命,接棒西安翻译学院10年来,学校管理 规范化、办学条件现代化、人才培养水平大 幅提升,使学校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经过多 年的历练,她已经成为一位经验丰富、思想 睿智、做事果敢、富有远见卓识的掌舵人、 领航人。在她的带领下,西安翻译学院未来 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展示出了推动学校内 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和新目标。全面 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以本为本,强化内 涵建设,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全 国一流民办大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一流的民办本科教育 推动学校高 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 以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扩开 放为工作主线,以 “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质量”为工作思路,以本为本, 办一流民办本科教育,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 合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努力把我校建成 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全国一流民办大学,为谱 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人才和智 力支撑。
根据中国高等院校发展定位和学校内在 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求,学校今后把战略目标调整为重点发展 本科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和 继续教育为辅,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校 本科生规模17000人左右,全日制本科生占 比稳定在70%以上。本科专业控制在40个 左右,保持以文为主,以外语为优势与特 色,形成文、经、管、工、教、艺、医相互 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结构合 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先进的人才培养 模式、高水平的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有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支持,良好 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条件保障。把内涵建 设和质量发展作为学校今后发展的大逻辑, 尤其是把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今 后生存发展之本。办好一流民办本科教育是 建设一流民办大学的基础和前提。建设特色 鲜明的应用型全国一流民办大学是西安翻译 学院的必然选择和历史选择。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社会发 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 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西 安翻译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行业结构转型升 级机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方针,要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协调统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德育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 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应注重通识教育与 专业教育结合,并使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更 符合应用型人才对专业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化 发展的需要。增加跨学科、跨文化的系列选 修课程,拓展学生学科视野和世界眼光。持 续推进跨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展国际办学空 间,推进一院一策,增加中外交流合作培养 的类型和模式;强化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 培养,大力推广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 度,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互联网 + 等竞赛活动的支持力度,强化学生动手能 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 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生源特点在开展专业与 方向教育基础上,继续加强卓越班的教学质 量,逐步开设写作、数学 +、国际贸易与金 融、琴棋书画、体育等特长班。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核心是构建 以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人才 培养改革与研究计划。根据 “知识、能力、素 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动态的课程内容和 体系;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和评价方法,打破 “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 度,倡导过程性考核,将课程设计、论文、 调查报告等纳入考核评定的内容。努力把学 生培养成专业素质高、人格健全,并具有创 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以 “五名”工程为牵引 提升本科教 育教学水平
按照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 品牌铸校”的思路,以名师、名课、名专业、 名实践、名教材计划 (简称 “五名”工程) 为牵引,实施人才培养改革与研究计划,解 决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以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和就业质量提升为导向,全面提升本科 教育教学水平。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领军人才 引培计划,按照 “刚性引进”与 “柔性引进” 相结合原则,有针对、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 人才。开展教师系统培训培养,充分发挥高 水平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一批 “教坛 新秀”“教学标兵”“教学名师”。实施中青 年教师提升计划,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 素质精湛的教学名师,形成一批教学效果良 好的课程教学团队,保证教育教学水平和人 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持续加大本科专业建设水平。以新文科 建设引领带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 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逐 步构建语言、商务、教育、健康和技术服务 等专业链群。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重点 对10-15个实力较强的本科专业,集中人 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全 校本科专业建设整体发展,力争处于全国民 办高校的领先水平。
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力度,构建理论教 学、实践教学、技术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课程 体系。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着力打造一 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课程,全 力建好国家一流课程和省一流课程,打造成 高水平精品课程,重点建设好学校100门课 程,推动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使 混合型教学课程总门数占比达到70%,形成 与一流专业相匹配的系列优质高水平课程。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以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 以校企合作平台、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创业 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为抓手,促进实践 教学的特色化、精品化。进一步加大对校内 文科类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外 语类、汉语言与传播类、艺术类、教育类实 训实验条件。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形成校企 协同育人的办学格局,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 实践能力。
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化教学内 容和方法的改革,尤其大力支持线上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等教学模式的改革,支持出版 一批优质特色教材。“十四五”期间,力争获批 更多的陕西省教改项目、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争取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四、以 “四个校园”建设为基础 打造一 流条件保障
校园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又是 一所大学办学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的综合映 像。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设施精良、 功能完善的校园是办好一流大学的基本保障。“十四五”时期,学校全面建设 “人文校园、生 态校园、 美丽校园和智慧校园”工程,把西安翻译学院打造为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家园。
构建人文校园。打造具有西译特色的人 文景点、文化标志物和绿色园艺,构建类型 完整、形式丰富、品位高雅的大学文化物质 载体体系,增强师生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建好大学生活动中心、艺术雕塑、文化 走廊、园林景观、标志建筑、道路铭牌、文 化广场设施等,创造文化育人的有利条件和 良好环境。进一步凝练总结西译的大学文 化,读 “读书、做人、变革、奋进”校训的精 神内涵,提倡师生践行 “高尚教育”办学理 念,将 “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 德敦行”的西译精神落到教书育人的具体实 践中,形成用高尚的师德教育人、奋进的精 神感召人的大学文化体系。 我校地处秦岭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校 园既是责任和义务,又是我校所处地理环境 的优势所在。首先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率, 优化绿地布局结构,提升绿化水平,建成绿 色校园。其次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提升改造 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按照海绵城市 的设计理念,采用渗透地面、自然驳岸、生 态草沟等设施来达到引导雨水渗、滞、蓄、 净、用、排综合利用,建设海绵校园。再次 持续推行 “光盘”行动,大力推进无纸化办 公,充分利用光伏太阳能取暖供热,实现水、 电、暖、气的精细化管理,开展大学生劳动教 育活动,做好垃圾分类,建设节约环保型校园。
建设美丽校园,充分利用终南山特有的 自然环境,西译的人文景观和文化传承相结 合,集自然、人文、生态、现代信息技术为 一体的美丽和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园 林式校园。做好校园规划与园林化设计,做 到四季有花,形成 “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景 观小品错落有致”的花园式格局,为学生成 长成才和教职工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构建智慧校园,建成智慧环境、智慧教 学、智慧管理、智慧安全与保障为一体的智 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融合5G,wifi6和云 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完善 “智慧西译”的硬 件基础和数据平台,建成 “一站式服务门 户”“一网通办”和 “西译课程中心”,有序 推进智慧教室改造和利用,满足师生的智能 化、个性化和移动化的信息服务需求,力争 把学校打造成省级智慧校园示范院校。
五、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建设一流民办大学
学科建设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充分挖 掘和发挥我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凝练特色方 向,深度对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需求, 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西 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求,充分整合学校学 科资源,对翻译、国际贸易、汉语国际教育 等学科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建设和培育,形成 优势与特色,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好 基础,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
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强 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科研项目支持计
划,加强与地方、行业协同创新,加大对重 大科研项目培育与支持力度,结合我校优势 与特色,培育建设省级研究基地 (智库),争 取围绕 “一带一路”语言翻译与服务、口岸经 济研究与咨询服务、终南山文化研究与翻译、 陕西地方文化研究与翻译、乡村振兴计划等 方面产出一批高质量、创新型、有价值的成 果,提升我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西译作为以外语为特色的高校,走国际 化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实施国际化发 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的渠道,提高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数量和质量,引进优质教 育资源和教师资源,不断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与合作,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 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联合培养人才,不 断探索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实行一院一模式, 打造国际合作品牌,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建设一流民办大学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目 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鮸力同心,努力奋 斗,秉承丁祖诒先生 “高尚教育”的初心, 落实好、实现好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高质量 发展、立德树人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 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意识与创业就 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 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崔智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延 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西安邮电大学校 长、党委书记;现任西安翻译学院执行董事,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