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诒与西安翻译学院
李维民
光阴荏苒,中国当代人民教育家、民办 教育事业拓荒者、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 诒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十年前的今天 正值植树节,也是国父孙中山的逝世纪念 日。这两个时间节点的巧合,也恰好揭示了 丁祖诒先生的两个追求:一是把“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二是把“吾 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丁祖诒先生50多年从教不缀,其中27 年从事民办教育,这是他在教育生涯中最辉 煌的一段经历。丁祖诒先生的博爱之心、坚 定信念、担当胆魄、求真务实、创新思维、 乐观向上的品质值得我们敬仰。他既是教育 家,也是改革家。他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鲜 明的教育风格、丰富的教育成果在全国民办 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树起了一座丰碑。 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敬重的人、怀念的人、弘 扬的人。
1990年我在陕西省教育厅开始分管民办 教育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从此和丁祖诒 先生相识,且从未间断,直至他去逝。曾记否,我们一起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高 谈阔论,在八达岭万里长城登高远眺,在秦 岭山下太乙河畔漫步畅想,许多往事虽已远 去,但我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令人眷恋。
丁祖诒先生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在极其困 难的条件下创造了生存的环境,用无私的奉 献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他把自己对教育的感 悟经由心灵产生出思想,把对教育的深刻体 验用心工作。他深怀根植于追求中国繁荣富 强的改革情结,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部用来大 写特写西译的创业史、奋斗史。今天陕西乃 至全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与丁祖诒先生的艰难探索、大胆实践密切相 关。丁祖诒先生的信念之光,历久弥新。
30多年来,西译已经从一穷二白的培训 机构嬗变为拥有数十亿资产的民办高校。丁 祖诒先生作为教育家,坚守了教育是事业, 事业的使命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 探索在于求是、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 于创新的崇高理想。他深刻理解办学要有长 远眼光、世界眼光与现代眼光,要有理想、 激情和行动。他在创建西安翻译学院2 7年的 实践中,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努力把个人 创立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并取得不菲的成 功。今天,当我记述这段经历时,承载着丁 祖诒先生炽热的梦想,尽力想把他的这段神 奇的经历展现在大家面前,又深感限于篇幅 和表达能力,只能将点滴事件与感受汇集如 下,以飨读者。
30多年来,有关撰写丁祖诒先生和西安翻译学院的专著、文章、报道、评论等已有 海量的积淀。需要从中抽丝拨茧,以最少的 篇章理出思路,绘出脉络。在众人眼里,看 到的是丁祖诒先生飞的高不高,但我们所关 注的还有他飞的累不累,远不远。许多人看 到的是西译的成就,而我们所感受的还有他 们的付出。准确的说,西译是一个拼搏向上 的团队,先后有5位校长为西译的昨天、今 天默默付出。我们既要知道西译从哪里来, 更要看西译往哪里去,这便是本文的初衷。
2012年丁晶接任西译董事长,及时提出 “两个创建”“五项工程”的发展目标,标志着 西译全面步入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国际 合作的办学道路。十年来,丁晶以独有的能 力、魅力、魄力,使西译发生了量的变化, 实现了质的飞跃。
研究丁祖诒先生务必把西译的起步、生 存、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进行,无法分 割。因为丁祖诒先生的言行都是置于西译的 办学之中。同时本文立足把丁祖诒先生的办 学理念置于全省、全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 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论述,突出其形成过程 所受的影响,彰显其确立的地位和作用,避 免其就事论事,希望给读者一个新的视角来 认识和评价丁祖诒先生。我们称他为人民教 育家是基于他把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有机结 合;坚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开展教 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坚持协同作战,整合资 源,发挥各方力量的积极作用;坚持组建得 力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坚持不断总结经 验,学习他人长处。
丁祖诒先生所弘扬的大爱精神、民主精 神、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开拓精神和大丈 夫精神令我们敬佩。今天我们是在用笔、用 情、用心在写这篇文章。全文按照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十个主 题分编,前八个主题涉及1985—2012年期间 丁祖诒先生办学的全貌。第九主题涉 及2012—2021年期间西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它主要展示了在丁晶董事长的带领下,西译全体师生共创辉煌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第十 主题是西译未来10年的目标与战略。综合全 文,它将包含西译35年的历史、现状与未 来,把西译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与发展趋 势尽收眼底,希望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坚定我们不断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灿烂乐章的信心和意志。
一 大 理 想
一所学校在创建初期就能确立一个明确 的发展目标,且这个目标如此之远大,令人 叹为观止。这就是昔日的西安翻译培训学院、 西安翻译职业学院,今日的西安翻译学院。
“创东方哈佛”实现“西译梦” 众所周 知,哈佛大学是世界顶级私立高等学府,在 全球享有崇高的地位。丁祖诒先生是个敢想 敢说的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大胆 地提出要“创东方哈佛”这一超乎常人的、远 大的办学目标,这在全国尚属第一人,体现 了他恢宏的人生志向,博大的创业胸怀,雄 迈的战斗豪情,敢于向世界教育高地冲锋陷 阵的大无畏气概。
丁祖诒先生之所以选择哈佛作为追求的 目标,有两点重要考虑:一是两者的性质相 近:哈佛是私立大学,西译是民办高校,都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办学过 程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 式。在这点来看,理由是充分的。二是哈佛 代表了世界级的高水平,而这也正是他的追 求。西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英国私立 学校协会主席巴纳比·列侬说:“世界上顶 尖学校的共性是学生卓越、教学热情、纪律 良好、学校共育成熟、课外活动丰富、学生 以学校为荣。”从另一个角度讲,高等教育新 承载的任务是多元的,有研究型、应用型、 职业型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而每一类型都 有世界级顶尖的,都是不可或缺的。西译目 前在应用型高校类发展,那么就应该首先在 该类型高校中成为顶尖级高校。对照西译的 发展历程距世界顶尖学校的六条标准正在一 步步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忘初 心,坚定信念,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现实 与理想会越来越近。“中国梦”是历史的、现 实的,也是未来的。它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 的共同向往和美好前景。“创东方哈佛”,西 译有梦,梦在前方。她昭示着全体西译人在 丁祖诒先生创建的西译精神鼓舞下,经过多 代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成为省内、国内乃 至世界顶尖民办高校。别人能办到的,我们 为什么办不到?我们应该坚定这个目标一定 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的信念。
二 大 成 功
一个事件的发生,能否取得成功必须具 备两个条件:需要和可能。西译的成功举办 并发展至今,完全具备了这两点。但在不同 阶段,所具备的条件不尽相同。西译前27年 的办学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重要阶段:1985— 1999年为非学历,准学历教育阶段;2000—2012年为学历教育阶段,第一阶段的生存奋 进可以称为机会成功,第二阶段的持续发展 可以称为战略成功。
一、借改革开放实现机会成功
西译从1985年开始,在丁祖诒先生的统 领下,首先实现了机会成功。它的主要标志 是:从客观上分析,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有强 烈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政府鼓励支持民 办教育发展是主旋律;办学门槛低,运行成 本低,办学风险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市场大。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人 口红利、政策红利、市场红利所形成的历史 机遇。从主观上分析,丁祖诒先生有胆、有 识、有谋、有略,当机立断,辞掉公职,义无反顾地踏上举办民办高校之路。对于常人 这是难以越过的一道坎,正是这二者的有机 融合,成就了西译的诞生,成就了丁祖诒先 生的教育梦。这一阶段主要强调“勇”字当 头,看你敢不敢下海,敢不敢一次性买断国 营企业的资产用于举办一个前途未卜的,没 有学历颁发资格的培训机构,你敢不敢在没 有生源保障、没有专职教师的前提下树起一 面要举办万人大学的旗帜。这种“勇”确实是 常人无法做到的,但丁祖诒先生做到了。在 他的影响下,陕西有一批曾在公办高校任 教、任职的教师、干部纷纷辞掉公职,走上 举办民办高校的探索之路。这也成为陕西民 办高校的举办者多由公办高校退休离职教职 工组成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核心在于举办 者懂教育规律、有教育情结,克服了纯由企 业家举办教育却不懂教育的弊端。所以这种 成功具有前瞻性、可塑性,给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抓开拓创新实现战略成功
西译在2000年前,一直实施非学历自学 考试助学和准学历高教学历文凭考试。进入 21世纪,西译迈入战略成功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社会、家长、学生由对教育数量的 渴望向对教育质量转变;由感性选择民办高 校向理性选择民办高校转变;教育由卖方市 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等。西译所面临的环境竞 争、人才竞争、硬件竞争、品牌竞争等都是 前所未有的。西译开始实施高职教育、本科 教育,从自我发展为主阶段迈入政府监管、 学校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强调 “谋”字为先。遇事必须一看政策取向;二看 自身条件;三看市场需求。只有把这三者有 机结合,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渡过前 进路上的每一道难关,走向成功的彼岸。在 这一阶段,西译开始把学院利益、国家利益与全球化进行综合布局;开始根据自身定 位、奋斗目标和运行轨迹进行长远规划,丁 祖诒先生及时适应这一发展态势,调整办学 思路,尽快从非学历、准学历教育阶段的思 维模式向高职教育、本科教育阶段的思维模 式转变,重新规划设计学院的未来,实现了 西译教育教学从重视规模数量向强调教育教 学质量的飞跃。丁祖诒先生在这一阶段的办 学思路既要按照自己的目标立足创新,立足 变革,又要按照国家实施学历教育所必须遵 循的一系列政策给予落实,改革的广度在扩 大,深度在增加。原来的改革思路主要涉及 西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现在的改革思路 开始涉及全省乃至全国的民办高校,意义非 同凡响。所以这种成功具有持久性和稳定 性,给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足 的时间。
三 大 为 本
举办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 学,维护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学 校、教师、学生则是最大的三个利益相关 者,只有把这三个方面的关系理顺,相互协 调,同频共振,才能产生最大效果。西译在 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为本:即以校为 本、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正是这三个为本 的确立,使西译勇立潮头,披荆斩棘。
一、维护学校利益坚持以校为本
以校为本即以学校为基础,进行全面的 整体规划布局,保证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 西译创建初期,主要进行外语短期培训和自 考助学,严格的说只能称为机构,还称不上 学校。但丁祖诒先生以超前的视野硬是按成 建制学校进行规划,自有土地、自建校园, 组建专职教师队伍等,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西译坚持以外语类专业为主,兼具多学科综 合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在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人才招聘、经费保障、后勤服务 等全面深化改革。西译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 导、坚持非营利办学、坚持自主创新。丁祖
诒先生针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强调实践 环节改革,?用“模块叠加式”的复合型课程 设置,培养理论够用、外语较强、技能多样 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 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西译时刻以高标准、严 要求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刻在汲取社会资 源,向高质量教育看齐,不甘落后,敢为人 先,处处以“第一”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西译长期制定阶段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 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推进学 校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师 资队伍优化、育人环境美化、科研创新突 破等,把学校的发展纳入预设环境,有条 不紊,持续推进。走进西译校园,可以深 深的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万众学 子惜时如金,勤奋好学,朝气蓬勃的良好校风。
二、强调德高为师坚持以师为本
以师为本即以教师为主体所进行的教育 教学活动。丁祖诒先生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 设,秉承“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理 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根本保证。紧紧抓住“引才、聚才、育才、 用才”,不断完善政策,创新工作机制,? 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 创办初期,充分利用陕西公办高校师资力量 雄厚的优势,“借”字当头,大量从公办高校 已退休和在职教师中选聘教学能力强,受学 生欢迎的教师任教。在实施学历教育后,国 家对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提出比例要求,学院 即刻建立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为补 充的师资队伍,并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 方面不断优化教师配置,坚持扩大规模和调 整结构并重,外引和内培并重,教师的学历 以硕士以上为主。民办高校的特点之一是辅 导员队伍庞大,如何解决这支队伍的职业 化、专业化以及职级晋升都是需要创新和发 展的。这些都成为组建高质量高水平教师队 伍工作的重中之重。 西译加大对教师德育教育和业务培训,强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安排教师在职进 修、培训,一大批教师被送出去读博,不断 提高业务水平。西译为了稳定教师队伍,率 先在全省民办高校解决教职工的住房、交 通、孩子入托等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一 个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西译的 基石。
三、一切为了学生坚持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即强调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 象,也是教育的资源。丁祖诒先生提出“一 切为了学生”的治校理念。鉴于此,凡与学 生有关的问题都成为西译的工作重心。如何 培养新一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丁祖诒先生坚持从 德智体美诸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坚持教学形 式、内容、教材、教法进行全面改革,同时 把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教学相长,充分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 各类竞赛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西译坚持全日制全住 校全封闭全方位全过程的五全准军事化管理 改革,坚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吃、住、行 后勤保障,坚持为学生突破就业瓶颈,拓宽 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力。民办高校的学生结 构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一是入学 成绩偏低,二是家庭经济条件偏低,这与一 般人认为的民办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 较好相悖。三是接受中小学基础教育条件与 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这就为如何 培养民办高校的学生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更加关爱、更加细腻、 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避免盲目、简 单、粗枝大叶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西译正是 有针对性的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力度,才 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自建校以来, 西译毕业学生已超过15万,纵观遍布在全国 各地、各条战线的校友对母校的深情眷恋和 高度评价,便投射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
四 大 探 索
民办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 它与古今中外的私立教育存在根本差异。旧 时的私立教育政策法规显然不能适应今天民 办教育的发展需要。现行民办教育法律法规 体系建设又常常滞后于民办教育的实践,积 极开展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成为丁祖 诒先生这一代创业者义不容辞的特殊使命。
一、探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 个阶段:一是以自考助学、高教学历文凭考 试为主的非学历、准学历教育阶段;二是以 实施高职高专、本科学历教育阶段。丁祖诒 先生是最早进入这一领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 多类型办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积累了大量 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民办教育 理论研究。他以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以及远 见卓识,进行教育探索,其教育理念和实践 活动颇具前瞻性和代表性。1994年,针对西 安翻译培训学院只能开展自学助考的窘境, 丁祖诒极力推动国家开始进行的高教学历文 凭考试在陕西的落地,这一模式使培训学院 具有一半课程的开考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也得到进一步落实,学生毕业时拿到的毕业 证书上可以和陕西省自考委员会联名署印, 在学生的毕业证上首次出现西安翻译培训学 院的印章,取得准学历教育资格。这一突破 具有划时代意义,也为后来民办高校升格为 实施学历教育的高职院校奠定了基础。
针对培训学院不能实施完全的成建制学 历教育问题,丁祖诒先生又极力推动培训学 院升格为可以颁发大专学历证书的高职院校。 当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旺盛之时, 他又极力推动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应 用型普通高校,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做 大做强做优不懈努力。民办高校升格办学层 次不仅是扩大教育规模的有效途径,更是提 升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发展的最佳选择。
丁祖诒先生一直把学校的升格视为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目标进行强烈呼吁和强力推 动。陕西民办高校能从培训机构升格为高职 院校,又从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从本 科院校发展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和他的积极 探索、鼎力参与有重大关系。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上世纪末期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设立之初问题颇多。 针对独立学院设立时的不规范,他直言不讳 地发表了独立学院违法办学的五大“罪状”, 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随后在出台 《民 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时国家针对其弊端 加以纠正,堵住了法规的漏洞,使得独立学 院办学有法可依。丁祖诒先生不仅在促进陕 西民办高校发展中身先士卒,而且在促进国 家法律法规建设中也是踊跃参与,责 无 旁贷。
二、探索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机制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既有共同之 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对民办高校的管理, 丁祖诒先生遵照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和 客观规律,道法自然,顺道而行。西译在我 省最早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 长对董事会负责,并依法行使国家法律法规 及董事会授权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西译也是 最早成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党组织对学校 的办学实行监督保障作用。丁祖诒先生结合 西译特点还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运行机制,学 校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与开放办学,普适教育 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着力营造 “人本、和谐、平安”校园,加强学校的思想 政治教育,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人事管理实 行全员聘任制,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 财务管理执行民企法人财务制度,办学资金 主要来源于学费,接受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 支持;教学管理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 习实训等方面更具市场性、针对性;学生管 理严字当头,?取“十不准”措施,针对自考 生在中学阶段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成绩的特 点,他强调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要严字当头,并拟定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学生从不适 应到逐步适应。凡经历过这段磨炼的学生回 首往事,充满感激,因为他们从中受益匪 浅。后勤管理突出服务意识,不以营利为目 的,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强调服务育 人。西译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独具特色,明显 区别于公办高校和其他民办高校,这套制度 保证了学校的有效运行,促进了学校的健康 和谐发展。
三、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一批高等 学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 养。国内一批高校近年来也纷纷注重实践教 学的强化,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道 路。这一新的趋势在民办高校被广泛接受。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体现时代精神 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生观、质量观和教育 观,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世纪创办西安翻译 培训学院时,丁祖诒先生开始关注实用型人 才的培养问题。他无论在自考助学还是学历 文凭考试中,都大量增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的课程,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增加学生 的实践实习机会,安排一定课程和时间,为 学生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今天 倡导的“1+X”模式西译已经20多年前普遍 实施。
2005年西译升格为本科院校后,丁祖诒 先生毅然选择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之 路。他运筹帷幄,制定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 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 养方案,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加 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 仿真实践。?用产学研开放式教学模式,打 破封闭办学。丁祖诒先生创立的实施外语教 学,培养准同声传译人才的翻译研修学院, 开设全新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卓 越翻译人才。西译侧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 价,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岗位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育人体系,趟出了一条办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道路。
四、探索民办高校发展经营之道
民办高校必须在遵照教育规律的同时, 还要把握市场规律,面向社会求得经费来源 支持办学活动。丁祖诒先生从办学之初就树 立了市场意识、资源意识、投资意识和效益 意识,积极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品牌资 源统筹运营,以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和办学效益。丁祖诒先生最典型的神来之 笔是1993年将原国营西安第一钟表机械厂进 行了有效整合。当时西译还在实施自学考试 助学,国家对学校还没有提出必须自有校舍 的规定,而他大胆决策,甘冒风险,一举用630万元买下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校园, 实现了自有校舍的办学目标,这在陕西当属 第一,在全国也少有耳闻,这就为西译不断 升格升级提供了根本保障。如果放在今天,630万元只能购买一套住房。由此可见他的 经营之道是何等出众。西译通过借势、造 势、融势,巧妙组合,实现了资产增值,为 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民办高校提供了财力 保障。西译的经营之道,在民办高校发展中 具有特殊意义。如果没有财力、物力的保 障,民办高校的发展则寸步难行。丁祖诒先 生不仅是教育家,还是企业家、活动家,他 所开创的办学之路也为其他民办高校的创建 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方案,一个借 鉴,民办高校纷纷仿照西译模式,为学校发 展积累资金,增添活力,促进了民办高等教 育的蓬勃发展。
五 大 精 神
丁祖诒先生之所以在全国民办教育界享 有盛誉,除了因西译的成功带给他的光环 外,与其个人魅力密不可分,他所具有的许 多优秀品质,令人敬仰,他所具有的精神境 界令人折服。
一、造就西译精神 梦筑西译魂
中国的私立教育绵延二千五百余年,悠 悠中华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私立教育撑起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光大。1978年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的民办教育应运而生,一批民 办学校的举办者乘势而为,积极投入创办民 办高校的行列,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风 格,丁祖诒先生与他创办的西译便是其中之 一,并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丁祖 诒先生在全国民办教育界是一位德高望重, 深受大家爱戴的领军人物。他自始至终坚持 非营利公益性办学。为了体现这一理念,西 译从办学初期的创业实践中就逐步形成并确 立了“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 德敦行”的西译精神。将“读书、做人、文 明、亲情、变革、奋进”作为校训,形成“学 习在西译,生活在西译,成长在西译,幸福 在西译”的育人氛围。丁祖诒先生提出“高尚 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强调教育的非营利公 益性,不做学商,体现民办教育的举办者要 有崇高的理想境界,这是丁祖诒先生进一步 深化西译精神的又一表述。丁祖诒先生提出 的高尚教育,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又一表述, 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有教养的高尚的人,这是 他的信仰,他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这对民办高校一些偏离办学方向的行为具有 积极的纠偏效应。
二、艰苦创业精神 西译拔地而起
西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民 办教育犹如一颗从夹缝中破土而出的幼苗, 历经坎坷,顽强向上伸展。西译在丁祖诒先 生的带领下,在挫折中孕育,与世俗抗争, 同厄运博战,用坚忍不拔的身躯,无悔地守 卫着这块净地,终于修成正果。西译1985— 1993年为起步创业阶段,主要表现在:从零 起步,白手起家。各项工作举步维艰,困难 重重,学生人数由50余人扩大到3000余人。 1994—1999年为自主发展阶段。主要表现 在;借贷巨款,自建校园,节省开支,排忧 解难。学生人数由3000余人扩大到180 00余 人。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带来人力物力财 力的 严 重 不 足,资 金 短 缺 成 突 出 矛 盾。 2000—2012年为规模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自考升格高职,高职升格本科,投资5亿元建设,条件明显改善。学生人数稳定在 25000余人。这一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从 跨跃发展进入稳步发展。
在丁祖诒先生不怕吃苦精神带领下,西 译犹如大漠中的胡杨树,抗干旱、拒盐碱,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生存的环境,用 无私的奉献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成就了西译 的兴旺。西译是丁祖诒先生和全体师生艰苦 创业的成果,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程中的 一个典型范例,我们需要把西译精神不断弘 扬光大。
三、改革创新精神 西译傲立群雄
丁祖诒先生具有极强的敏锐洞察力。上 世纪八十年代,他毅然放弃公办高校教师身 份,投入民办教育领域一展雄风。这种敢吃 螃蟹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他成功的秘诀所在。 他办学不落俗套,不走老路,求新求异。在 管理体制上,最早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同时接受党委领导和监督,发挥政 治核心作用,确保西译的办学方向。在办学 体制上,他把纯自考辅导模式改造为成建制 学校教育模式。在学生管理上,对学生进行 全日制、全方位教育和管理,走出了一条从 非学历到准学历教育的新路子。为了提高学 校实力,他聘请了一大批社会知名专家、教 授参与办学活动,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和社会 影响力。在运行机制上,他另辟蹊径,教职 员工实行全员聘任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 资源的工作效能。他独创全国唯一的5年制 无学历本科翻译研修院,专业设置瞄准市 场,?用专业 +外语 +现代化技能模式,创 出一条培养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功道 路。学院餐厅坚持自主经营,亏欠兜低,杜 绝后勤社会化,后勤工作为学校教职工、学 生提供优质服务等。分析西译推行的每一项 改革措施,都展现出丁祖诒先生勇立潮头, 冲锋陷阵的雄姿,其实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 他超出常人的、艰辛的付出。
今天的西译以民办高校独有的创新创业精神,全方位的开创了民办教育的新局面, 在全国民办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它已稳稳地 屹立于民办高校之林,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大 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的影响力和贡献 力正不断彰显,未来发展前途无量。
四、无私奉献精神 彰显办学宗旨
民办教育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 千秋的公益性事业,举办者的教育情结和无 私奉献精神,是办好民办高校的重要条件。 丁祖诒先生自办学始,处处展现出无私奉献 的精神境界。他参加过众多社会组织和众多 社会活动,担任过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 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常委、 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西安翻译工作 者协会副理事长等。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热心为公益性组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 赞助。西译还有大批海外学子及赴国外进修 的教师,都得到丁祖诒先生的大力资助。他 对自己家乡江苏省洪泽湖畔老子山镇捐资举 办的洪泽外国语中学在当地更是传为佳话。 他有一句名言:民办教育只有真正掌握在无 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手中,才会有真正的发 展前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西 译1993年迁址到长安太乙宫镇后,即大量援 助太乙宫镇建设。学校对周边的交通、中小 学校、商业、饮食、旅游等全方位促其发展, 并大量提供无偿援助。如今太乙宫镇旧貌换 新颜,由西译捐赠建设的太乙宫街道中心学 校为地方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在陕西民 办高校发展史上,一些学校因各种原因不能 坚持继续办学,西译便伸出援手,接收教师、 学生、化解债务等,帮助这些学校度过难关。 西安一所民办高校在基建过程欠农民工资, 迫使农民工上访省政府。丁祖诒先生积极伸 出援手,慷慨解囊,帮助学校妥善解决难题。 他为维护全省民办教育的大局,不惜牺牲自 己局部利益的义举受到各界的好评
五、大爱无疆精神 教育赓续情怀
丁祖诒先生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他心 怀一颗民办教育事业的赤诚心,对莘莘学子的仁爱心,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心,对社会工 作的使命心,对博学众长的文化心,对美好 前景的未来心,他无愧于这个改革开放的时 代,无愧于他热爱的广大师生,他鞠躬尽 瘁,尽竭其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丁祖诒先生爱国如家。改革开放之际, 丁祖诒先生心系国家的发展,践行为国家排 难的夙愿,毅然投入创办西译的事业中。正 是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和浓厚的教育情结,鼓 起他以一己之力,扛起社会责任,成就了西 译,成就了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丁祖诒先生爱师如己。他对全校教职工 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确保向教师提供准 确、到位的教学与后勤服务,作为学校工作 保障的主体。教师在他心中占有显赫地位和 重要作用。丁祖诒先生十分重视教师政治素 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重视对教 师进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重视解决教师的住房、工资、“五险一金”、 生活质量等,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 人,待遇留人。西译的教师待遇在全省名列 前茅,教师的凝聚力、战斗力极强,流失率 极低。每当曾在西译任教的老师谈及丁祖诒 先生依然情绪激动,心存无限感激。
丁祖诒先生爱生如子,一切为了学生成 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丁祖诒先 生的住所里,进入大客厅,一块几乎占据一 堵墙面的大牌匾上书“爱生如子”四个大字, 用它来时刻激励和提醒自己。教师在传道授 业解惑,也是学生的衣食父母。想学生之所 想,急学生之所急。既关心学生的成长,也 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经济困难的学 生,教师经常以个人名义给予资助,使其能 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在政治上关心 他们,思想上引导他们,学习上指导他们, 生活上照顾他们,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 成功成就服务,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敬重和好 评。从大量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中,无不寄 托了对丁祖诒先生的感恩之情。
六 大 践 行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常会面临许多新 情况、新问题,必须身体力行,妥善解决方 得始终。丁祖诒先生满怀激情,涉足民办教育领域,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创 造出许多成功经验。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践行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领域的最大 变革就是改变公办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积 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此时, 丁祖诒先生肩负起创新教育体制的光荣使 命。他历经千辛万苦、风风雨雨,在政策、 市场、观念不断变化的特殊时期,勇于面对 各种困难和挑战、各种见解和评论,千磨万 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他本着勇于创 新的精神,用他的智慧成功的创建了民办高 校之巅的西译,用事实证明中国允许民办教 育的存在和发展是明智的、可行的,特别是 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更具必要性、前瞻性,是 大有作为的。西译及全国300余所民办高校 最大程度地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践 行者,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她为国家排了难, 为青年成才提供了学习就业机会,功不可 没。丁祖诒先生为推进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政 策创新积极建言献策,勇于担当。在国家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 《实施条例》出台的 过程中,他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都被采纳, 贡献突出。丁祖诒先生在省政协任职期间, 还积极促进省政府出台支持陕西民办高校发 展的十条建议,后均被采纳。在地方民办教 育政策制定中,同样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教育理念创新的践行者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因体制、机 制、管理、环境不同,传统的一些教育理念 受到冲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办高校实 行上学全免费,毕业包分配,教师铁饭碗, 办学经费国家承担等政策。民办高校没有国 家投资,没有事业编制,必须立足吸收社会资源,用市场手段进行运作,才能突破困 境求发展。丁祖诒先生从创办西译始,学生 上学要缴费,毕业时不包分配,教师实行全 员聘任制,经费自筹、自负盈亏。民办高校 的办学理念,不久后即被公办高校接受采纳 并全部或部分执行。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中,丁祖诒积极思考民办高校的学生状况, 采取能力大于学历的教学安排,加大学生动 手能力的培养,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 不唯学历重视能力的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模 式。这对当时大批高考落榜生无缘大学梦, 只能走自考助学之路成才的学生不失为一条 成功之路。实践证明,20世纪90年代毕业 的西译学生,虽然大部分没有取得国家学历 证书,但在社会实践中不失成功者、奉献 者。丁祖诒先生自民办高校源于市场经济的 发展,丁祖诒先生在整个办学过程坚持依赖 市场、服务市场,与市场共存共赢共荣的办 学理念,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离开市场经济民办教育也不复存在。 只有坚持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民办教育才能发展。凡是搞懂了这一规律的举办者,才能成为引领民办教育潮流的佼佼者。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者
民办高校设立以来,国家层面确立了本 科教育以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 位。丁祖诒先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办西 译时,就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他提出 的“三个半瓶子醋”就是最生动的形象比喻。 对于外语专业类学生,其培养模式为“外语 +专业+现代化技能”,对于其他专业类学 生,提出“专业+英语 +现代化技能”,称为 “丁氏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比我们近 年热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早了20多年。 他用简单的公式,通俗的比喻,揭示了西译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 不同专业之间的内在关系,丁祖诒先生吃透 民办高校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精 髓,而不是照搬公办高校培养研究型、教研 型人才的模式。因材施教是教育规律之一,教育同样需要造成不同规格的人才。丁祖诒 首创的“丁氏教育模式”在民办高校针对不同 的生源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各地、各校只要根据实际情况,稍加调 整即可获得良好效果。从全国民办高校的发 展背景看,许多民办高校正是吸收、借鉴了 西译的办学模式,采用了丁氏人才培养方 案,才获得相应的发展。他的这种指导性、 引领性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当时全国民办 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2000年后,我国提出 600余所新建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定位在应用 型本科"校,而西译在2000年前已开始探索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丁祖诒先生的超前 意识和探索精神令人赞叹。
四,“三教”改革的践行者 民办高校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 生。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高校 可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材教法 上进行大胆尝试,西译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 势,积极进行“三教”改革,迅速适应了民办 高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组建起一支适合民办 高校发展的师资队伍,开发出一系列自编教 材,教师讲课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学 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通常所强调 的教学改革又以“三教改革”为重点,其中教 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西译 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鲜明的民办高校特色,办 学初期阶段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深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上课堂。现阶段注重专职 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有海外经历、硕士以上 学历、讲课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师入 职。丁祖诒先生对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 情有独钟,他深知这是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 的关键所在,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看 “三教”改革的水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 主编过30万字的 《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 又积极参与编写 《经济英语》等10多部高教 自考辅导教材等,他对教材建设常抓不懈, 专门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统筹全校的教材 工作,建设精品教材,注重教材改革,鼓励教师与合作单位共同编写新教材,开发配套 教材等。多年来,西译教师主编的多部教育 部规划教材和大量校本教材在教学改革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个别教师还采用活页教材组 织上课,不断给学生提供最新知识武装头脑。
西译教师的授课已从传统的粉笔板书到 普遍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现代教学仪 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 动。加强教学基地译创实习实训中心建设, 培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满足教学改革的需 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公开 课等形式加快培养年青一代教师,不断提高 教材教法的水平。西译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 矢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受益匪浅。
五、从严治校的践行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办高校主要生源是 高考落榜生,本世纪又是公办高校、独立学 院录取后的第三批生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和意志的坚定性较弱。丁祖诒先生早年提出 “乐学厚德、包容自律、紧张活泼、自强奉 献”的校训,打造“无烟无酒无垃圾”校园, 制定“十不准”校纪。这套“准军事化”的管理 方式开始实施时学生有所不适,也有腹诽。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种管理增强了学生 的纪律性、自信心、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 拼搏精神和自强自立能力。当他们走上社会 更加体会到当初的习惯养成受用不尽。实践 证明,这套管理模式是适用于当时教育环 境,生源状况的需要。今后一段时间,民办 高校的生源质量仍然会低于公办高校,只要 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治校方略,不妨采用。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不容忽视的重 要问题。民办高校教师的特点是没有国家事 业编制,不是铁饭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职业性受到严峻挑战,这就需要解决好聘 人、用人、留人、养人的问题。聘人在于伯 乐识人,用人在于人尽其才,留人在于事 业、待遇、感情,养人在于“五险一金”,补 充年金,住房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西译是 在这四方面做得最好的高校之一。
丁祖诒先生注重以身作则,严肃校纪校 规,对教师奖惩分明,不徇私情,一视同 仁,效果明显。最终形成一支战斗力强,团 结一致,懂教育的师资团队。
西译从1987年建校至今,全院师生进入 校园都佩戴校徽,看似简单的一项校规,要 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 西译做到了。它体现了西译精神风貌和全体 师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意志,这在全国极 为少见。
六、公益事业的践行者
按照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非营利 性民办高校其所有资产属法人财产权,一律 归社会所有,不属于举办者所有。西译从办 学始,一贯高举非营利公益性办学的旗帜, 并坚持至今。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教育市 场化的困扰,丁祖诒先生始终把所有经费全 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本人及其他成员一不 进行利润分配,二不拿高薪。丁祖诒先生在 27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积累资金15亿 多元,在全国民办教育界屈指可数。仅此一 项,丁祖诒先生足以担当社会公益事业的形 象代言人。
西译进驻太乙宫镇后,积极与地方政 府、单位、部门、学校、村委会等进行合 作,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坚持把服务 社会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践行公益性 办学宗旨。30多年来,太乙宫镇在西译的带 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偏僻的农 村向城镇化迈进,一所学校带动了一方经济 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1998 年的全国洪涝灾害、2003年令人心惊胆战的 非典来袭,2008年、2010年的汶川、玉树地 震,舟曲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丁祖诒先生 都在第一时间带领全体师生捐款捐物,投入 到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活动中,以表达对 灾区人民的关切和帮助。他的这些义举也为 西译和民办教育赢得声誉。
丁祖诒对同行之间发生经费困难,人员短缺,设备不足等情况都是大施援手,慷慨 相助,打破了同行之冤家的惯例。正因为如 此,他在民办教育圈内享有极高的威望。他 把更多的民办高校发展视为整个事业的发 展,而不是仅仅看到一所西译的发展。他的这种胸襟也是他成就整个事业的思想基础。
(李维民,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 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