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恩师丁祖诒先生
王 霖
恩师丁祖诒被世人誉为“中国当代民办教育的拓荒者,杰出的教育家”。诚如斯言,在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近30年的沉寂中,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帷幕为标志,荒寂已久的中国民办教育之原上重又焕发了生机,而使这一民学荒原春色盎然、风景独秀的拓荒者,恩师丁 祖诒无疑是世所公认的旗帜性人物。他以他首倡的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及成功的创新实践,成就了西安翻译学院的知名品牌,并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整个中国民办教育特 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迅猛崛起、发展壮大。
民学莽原秀,独念拓荒人。感念恩师丁祖诒,使我也有幸成为他拓荒民学之原点点滴滴的亲历者、见证者,凡而不凡的风采领略者、感悟者。沿着恩师的拓荒之路,一路溯源,虽已远去了10年的光阴,但那串串延展远方的足迹,却总觉依如昨天,深深浅浅、斑驳阑珊,浸透着刚毅,闪发着坚韧。
恩师丁祖诒与我的结缘,始于他放弃优厚的公办高校待遇涉入民学之始,拓荒民办高教之初,自他建校伊始,我就来到了西安翻译学院。从求学到工作,从相识到相知, 从接受他知识的传授、思想的启迪、高尚情操的熏陶到社会实践的砥砺、坚定理想追求的事业心、责任感养成,恩师丁祖诒始终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我们有着深厚的师生情,更有着共为民学事业团结奋斗的至亲情。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在西译已是三十四年,恩师也离开我们已有十年了。西译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现今的燎原之势,三十四年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它的背后承载的是恩师永难泯灭的梦想,是一代人的青春、理想和追求,更是一代西译人用心血浇铸的西译精神的接力与传承。丁祖诒是西安翻译学院的创始人,是民学之原的拓荒者,但对我而言,他是我的老师,是我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恩师。沿着恩师的足迹,蓦然回首,那串串足迹犹如划过晴空的星际, 清晰可鉴,熠熠生辉……
若不是遇到恩师丁祖诒, 我的人生或是另一番风采
人的一生中总是充满了无数的可能,也总能遇到无数的巧合和机缘。这其中有的可能会使毫无准备的自己昏昏然走上本不该走上的人生之路,从而留下终生的人生遗憾, 而有时看似偶然的巧合和机缘,特别是能遇到自己心驰神往的人和事,则会容易给自己的一生带来无限的希望之光,恩师丁祖诒就是给我的人生带来这“希望之光”的人,就是我人生历程特别是命运转折之际所遇到的看似偶然却充满了必然的良好“机缘”。
20世纪80年代之初,虽然已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正盛之时,一切历经拨乱反正后也已迅猛步入了规范化发展渠道,高考制度在 改革中也日趋更加严格更加规范。1987年的六月,我刚刚结束高中的学业生涯,准备参加高考前的预考。在那个时代,只有预考合格才能够取得参加高考的资格。但很不幸的是,在预考期间我因连续几天不断的高烧而错过考试。没有参加预考也就与高考失之交臂。
亲朋好友反复劝告我来年再考,班主任上门动员我复读迎战,挽回耽误了的高考良机。说实在的,我也很是矛盾,看着身边一 起的同学各有打算、各奔东西,心里也能难免慌乱,久久难以平静。恰在此时,却闻知西安市碑林区政府正在从以当年高中毕业生 为主体的学生中组织招工考试,选拔充实有关工厂企业,是去前往参予此类考试,接受选拔,进入工作岗位,还是去决心重新进校追寻高考、上心仪大学的梦想?又一重矛盾面前,有些亲朋坐不住了不断的督促劝导, 家人最终也被说动了反复督促我去参加工厂、企业的工作人员选拔招录考试。至今忆及还 总觉得有些含混不清自己当时的心态,稀里 糊涂进了考场,懵懵懂懂完了考卷,还在悄 然做着复读再考上心仪的大学的准备里,却接到了被以碑林区第三名的优异招考成绩正 式录入工厂工作的通知。面对那个时代不少 高中毕业生都很难取得参加工厂招考的资 格、很难进入正式录取的廖廖名额范围,面对那个时候人人都很羡慕的铁饭碗,自己已 经到手的铁饭碗。亲朋好友送来了串串激动 的话语,送来了一道道深情的祝福,身边的 同学也惊喜的投来了羡慕的目光,热切的祝 贺,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高涨不起来。潜伏 心底已久的高考梦、大学梦时时冲荡着我久 难平复的心迹。大概我与恩师一样,也是个 天生不服输的主,思来想去即使延迟了复读 招录的时间,但无论如何还是想决心舍弃已 到的铁饭碗,去继续求学继续寻找心仪的大学之梦。
也许是上天恩赐,也许是命运注定,也 许是此生天定的机缘注定我与恩师必有的一 场人生相会、师生相逢、亲情相融。偶然看 到报纸上一块很小字也很少的招生广告,主 要内容是说西安翻译培训部正在招生,招生 的主要对象就是当年的高中毕业生,且英语 科目基础较好的学生优先招录;招录专业不 多但却个个几乎都适合我的选择,自考拿取 专科本科文凭,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就业。 且校址就在西安市碑林区科协的所在地,场地不算大但设施在当时同类中已是出类拔萃了,尤其对学外语专业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 吸引力,而更为吸引人的是,听闻这个培训 部的创办者还是公办高校的外语教研室主 任,亲自教学亲自管理,心思全在学生身 上,在追求的民办教育事业上。略闻略知一 二,我的心动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去了,经过测试面试我被招录了。我庆幸我成 了这个深感温暖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更令 我庆幸的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给这个大家庭带 来温暖的大家长———丁祖诒先生。短短几月的学习、生活,我由衷爱上了这个已经广为 西安市人所熟知的培训部———这个给莘莘学子有志青年带来人生希望、美好憧憬的大家 庭,由衷爱上了这个已经在西安教育界享有 较高声望、美誉的大家长。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不再迷茫,面对 种种人生之路的选择,我也不在彷徨。因为我看到了驶向前方、走向光明的领航火炬, 感受到了这一高擎火炬的领航者的不一样的 伟岸风范、人格魅力、崇高精神,并且在一 次次的心灵震颤中义无反顾地紧跟这一高擎 火炬的领航者,融入到了这一光明火炬引领 前行航向的列列战队中。
从此,恩师丁祖诒,开启了我正确的人 生航程,引领了我正确的人生航向。我的心 与恩师交融,我的命运也与西译的命运紧紧 相连。
西译的崛起,绝非偶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看一所学校水 平的高低,首先看这所学校校长的人格,校 长的人格决定了学校的校格。大凡历经过2 0 世纪80年代初到9 0年代初陕西民办教育发 展状况的人都知道,各类办学机构如雨后春 笋般迅猛上涨,单就西安市的各类民办高等 教育培训机构就有三四十家,能数得上或多 或少有点名堂的就有十多家,真不愧陕西当 时就可称得起是民办教育发展的“硅谷”,但 办学的机构都较简单,租赁校舍、草台班子的游击式短训、轮训、辅导者居多,发展的水平可想而知。历经一个时期的竞争和政府 部门的整顿,蜂拥而起的办学机构中不少犹 如昙花一现纷纷倒闭。而西译却不仅没有沦 入倒闭的厄运,而且还在短短的5年间,办 学规模、办学效应就一跃而成为众多办学中 的最为显著者,特别是将地处长安县太乙宫 镇的西安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的旧址购置为 新的校址,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拥有 自我产权的独立校园之时,更是引发了社会 的热切关注,而发展的步子更大,规模效应 也更显著了,被媒体称为“黄土地上升起的 一颗璀璨的新星”“翠华山下矗立起一座崭新 的大学城”“三秦大地上崛起的 ‘东方哈 佛”。西译的崛起,难道如像有人认为的那 样,是靠运气,靠押宝式的冒着风险赌注。 如果是这样,那身边那么多的民办高等教育 培训机构何不去碰碰运气,何不 去冒着风险 赌注,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偶然吗?在无数次 的心灵震颤里,在恩师丁祖诒那里我找到了 答案。
恩师丁祖诒常说:“教育是个良心活, 办教育,心中首先就要装着学生,教育从业人员,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其他教职员工, 不仅要将学生所需的文化知识毫无保留地传 授给他们,还要把他们打造和培养成德才兼 备,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要达到这个目 的,就必须一切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目标, 最大限度地服务与满足他们。”这也大概是西 译崛起的另一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恩师丁祖诒是院长。他有着内内外外操 不完的心,忙不完的事;他的目光远大,规 划长远,学院的大事小情总会处理得井井有 条,阶段发展目标、具体运行策略总会把控 得周密妥当。这一点在我的印象中尤为深 刻,也备受教育启发。
恩师丁祖诒是教课老师。他常常亲自授 课,像 《语音与实践》《英美概况》等课程 在他深入浅出的教授下,总会给学生以新的 启迪和感发。在西译围绕自考指挥棒办学时 期,自考过关率整体上只有百分之十左右非 常低的情况下,而西译绝大部分学生却能逢 考必过,连获高达百分之九十一的通过率的 佳绩,这在当时同类民办高校中是遥遥领先 稳拔头筹的。管理严格,学得扎实,自考必 过,专科或本科文凭如期能够有望获取。加 上恩师丁祖诒别出心裁的“复合实用型双专 业涉外人才育人模式”的施行,学生不只是 单一的获取自考文凭,更学到了更多的专业 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大助推了就业。从这里 学生看到了希望,树起了自信,坚定了人生 方向,无形之中也就带来了纷纷慕名前来求 学生源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众多的求学者是看中了西译崛起 的好名声好品牌,倒还不如说是看中了恩师 丁祖诒这位好院长、好老师。进一步也可以 好不夸张地说,是恩师丁祖诒成就了西译,西译成就了莘莘学子,成就了民办高校的陕 西品牌。
恩师丁祖诒是创业者又是无处不操碎了 心的“大家长”。早在西安翻译培训部时期, 恩师丁祖诒就很敏锐地洞察到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高规格需求,他首开英语导游、涉外 文秘和国际贸易等专业,首开俄语、日语、 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诸多外语课程,为复 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培养的不断扩大奠 定了良好开局。
作为创业者、办学者,恩师丁祖诒之所以成为众多办学者中的翘楚,总是有其过人 之处,有其他办学者所无从企及的地方。在民办高校普遍都将如何招揽生源置于重中之 重,以求经济效益积累发展资本,而忽视管 理、甚至担心管理过严而生源流失的早期办 学中,恩师丁祖诒从一起步,就一反众多民 办高校千篇一律的肤浅认识,更是冒着“宁 肯少些生源少收学费,宁肯舍本办学不图盈 利,宁肯不求经济效益,也要‘严’字当头, 向严管要质量,向严管要效益,向严管要发 展”而自设入围门槛的风险,果断推出了“宁 缺毋滥,严格管理,严格施教”的一系列制 度措施,从几近苛刻的“西译学生管理十不 准”到要求更高的“十二字方针”。从严治校、 从严治教、从严管理,一以贯之,雷打不 动,不仅没有因严管而使生源减少、发展止 步,而恰恰相反,严管确保了生源质量的日 益攀升,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日益攀升, 确保了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的日益攀升。 严管更是“严”出了西译的知名品牌,“严”出 了近2 0万名优秀毕业生奋战海内外各条战线 备受称誉的金字招牌。
作为西译这个温暖家庭的“大家长”,恩 师丁祖诒无处不操心无处不尽心。“爱生”观 在他心里持久生根大于天。对没有国家投 资,完全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西译来 说,在绝大多数的生源来源于经济发展水平 相对落后的山区的10多年的自考助学为主体办学历程中,要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施行 资助,谈何容易,但恩师丁祖诒还是依然率 先采取了奖助并行、学费住宿费减免、勤工 助学岗位设置、伙食费补贴、食堂饭菜价格 低控等一系列的扶持措施,最大限度地尽其 所能,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业。
恩师丁祖诒常常深入实际,无论是学生 还是教职工中有人思想上有解不开的疙瘩, 情绪上出现问题,或是其他方面哪怕极为细 微的问题,总也难以逃过他的眼睛。关心体 贴,思想开导,嘘寒问暖、无微不至,那似 乎已是他工作中不可绕开的常态。
恩师的人格魅力和精神, 深深影响着学生感动着社会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 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 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有些甚至是终生 的。恩师丁祖诒就是影响我一生的“人之模 范”。从我踏入西译大门的那天起,我就被 恩师丁祖诒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地吸引,他生 性秉直、坚毅果敢,遇事沉着冷静,待人真 诚友善,干事创业富有激情,充满活力,而 且极具挑战和超越精神。西译的事业发展一 路坎坎坷坷,却一路领先,我想这也与恩师 一贯所坚持的“勇在挑战,勇争第一”的人生 信条是分不开的。办学的条件,他力求要比 别的学校好;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他力求 要比别的学校好;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素 质、综合能力,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步入社 会,他总也要带领广大教职工千方百计哪怕 付出多么大的努力也要比别的学校学生强; 学校的办学成效、综合实力,他总是在使出 浑身解数去祈求更高更强更卓越。而这其中 最感人至深的是他对学生的那份超乎寻常的 爱,无以复加的爱———大爱之情。我敢肯定 地说,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那么多的报 考西译的学生,他们之所以往往在众多院校 的类比中最终还是选填选报西译,这其中不 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冲着西译的这块响当当的招牌;一个就是冲着恩师老院长的人格 魅力和那份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爱。有时 甚至后一层原因的吸引力还更大。这就像我 当初之所以选报西译,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 学习、生活后,还坚定地坚持了下去,而且 渐渐地在与恩师丁祖诒相识相知、熏陶感染 中还能从求学在此、工作在此的一坚守就是 几十年,其间,就即使多少次多少回,外面 再多么优厚多么高职位富有诱惑力的工作、 待遇面前,也曾未动摇过,我想这就是爱的 力量,是恩师的人格魅力、大爱精神的力 量。细想起来,这也是后来的一批批学弟学 妹们选择西译,热爱西译,深深地敬仰爱戴 恩师丁祖诒的原因。
这份爱,这份对学生的无私的大爱。它 需要百分之百的艰辛付出,需要百分之百的 奉献拼搏,这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 之中点点滴滴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照顾 和帮助,也不仅仅只是宁肯自己带头过紧日 子,也要把结余的一分一厘毫不犹豫地用于 帮扶贫困学生、改善学习生活条件,而是竭 尽全力尽责尽职的要把心思花在每一个学生 在校扎实的学到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花在每 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能业有所就业有所成的 跟踪帮扶上。使学生能够进了西译大门不后 悔,在西译学习生活期间不后悔,出了校门 走上社会回望一生也不后悔。这就是对学生 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尽责民办教育事业的 最大满意。从恩师丁祖诒那里,学生学会了 顽强、坚韧和不屈,学会了百折不挠矢志不 渝的奋斗精神,学会了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 闯劲和拼劲,学会了永不满足现状、永在自 我挑战、永在创新进取的优秀精神。所以, 往往走出西译校门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在用 人单位中普遍深受好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 只是知识技能素质过硬,品格、作风、精 神、综合素养与其他同类院校毕业生相比更 是略高一筹。
恩师丁祖诒的人格魅力、大爱精神感动 往事追怀着学生,也深深地感动着社会。九三年底, 学校由西安土门搬到地处长安县太乙宫的校 区。这是原来的国营西安第一钟表机械厂的 旧址,当时购置所需要的630万元的巨资大 部分还无着落,加之首批进驻的学生要马上 进入正常生活学习,加速改建改造校舍任务 艰巨,建设费用更是火烧眉毛。本来就在是 否选择偏僻的厂址作校区,是否将原有的校 区改设这边远之地,无疑存在着各方面的风 险,当此之时,社会上的一大批有识之士坚 定地支持老院长,更让老院长感动的是还有 广大学生家长的坚定支持,纷纷要求解囊相 助,心甘情愿支持老院长,支持西译扩大发 展。而当为进一步缓解困境,不得不对学费 收取的时间略作调整一下时,他却再次犯难 了,说实在的他不想再让家长跟着学校的发 展而受累。无奈之下,他在给学生作入校报 告时提及了目前的困境,说出了压在心底多 时难以开口的话题,那就是打算报名时请求 家长能预交下一年的学费。可谁知,话题刚 一开口,广大家长就纷纷表示完全理解学 校,完全支持学校,就即使是家里有点困难 也要想方设法预交孩子的下年学费。有位家 长动情地说,丁院长为了孩子有学上,能成 才,有个好前途,吃尽了苦,操碎了心,舍 得放弃自己的一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 持!提前一年学费的预交,虽然在那时的学 费标准也不高,总的数目也并不是太大,但 在广大热心家长的全力帮助下,它却极大地 缓解了学校的发展困境,使得校园的建设短 短三四年时间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助推了连 续发展。这笔预收学费的资金积累,不单单 是家长欣然向学校交上的孩子的学费,它更 是家长们对学校办学的一份信任,对老院长 育人事业的一片深情,更是对老院长的人格 魅力和无私奉献、大爱情怀的由衷崇敬。这 种类似的事情要是放在别的学校,别的办学 者身上,那是万万不可设想的。
刚搬迁太乙宫校区的几年,学校的校舍环境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家长来 专程看校,可每每转一圈后就嚷嚷着想走。 可当他们见到老院长,尤其是参加老院长所 做的一场报告会后,退却的心思一下子便会 荡然无存。他们不再只是只看眼前表象而不 顾长远发展的短视者,而往往会被老院长的 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们从老院长的坚定信 念、执著追求里看到的是西译的美好未来, 看到的是民办教育事业的光明前景。最初那 些跟随老院长一起的创业者们,在办学条件 异常艰苦,生活环境十分困难,各方面几乎 根本就难以有所保障的情况下,他们却依然 能够与老院长休戚与共,同患难,共奋斗。 累死累活,无怨无悔;赤胆忠心,激情奉 献。这靠的是什么?是人心,一颗颗火热的 心。他们敬重老院长的人品人格,敬重老院 长干事创业的那股子精神头,那股子胸怀天 下成大业的干劲和创劲。
恩师老院长心里永远装的都是学生,为 学生他倾尽了心血。在零八年地震的那一 天,老院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到学校看学 生。我记得当天是周六。当时我正在楼下遛 弯,就突然看到老院长从楼上往下跑,穿的 还是背心和睡裤,拖拉着脱鞋,直冲外边上 了出租车,我惶恐中急忙想去问个究竟,可 他已坐着出租车远去了,也不知道要去哪 儿。后来才知道他一个人赶回了学校。学校 实际上有老师值班,按照常理他无需操心, 但他不行,认为一定得去。如果不是亲眼所 见,我可能都不会相信老院长会在地震发生 的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逃生,而是先冲 到学校去看他的学生。
在恩师老院长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心 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他的学生,昏迷中迷迷 糊糊嘴里依然呼唤的是他牵挂的学生。2012年后期,老院长住院已经将近两个月,每天 基本靠着透析维持生命,而透析又是非常痛 苦的。记得有天一大早,他悄悄溜出医院, 在医院门外临时叫了辆出租车把他送到学校去看他的学生,大家还以为他是去上厕所 了,可四处寻找却找不到人,正当大家心慌 意乱焦虑万分之时,才发现他坐着出租车到 校转一圈看望了学生后又偷偷地回到了医 院。实际上这是他放心不下学生,可他却也 不想让别人为他操心。虽然医生每每劝他千 万不能动,再动命都没了,但这样的劝告, 却每每又在他日盼夜思想见学生的煎熬里丢 在了脑后。
或许当时他有可能随时会失去生命,所 以在最后一次参加了元旦晚会上那一幕也感 动了我们所有师生———2012年的元旦前夕, 深度昏迷数日的老院长在晚会那天奇迹般的 苏醒,他虽然刚刚恢复意识,甚至连起身都 难以完成,但仍目光坚毅,坚决要赶去参加 元旦晚会。那天晚上七点在学生呼喊“丁爷 爷,我们爱你”的声潮中,老院长在人的搀 扶下蹒跚地走上了晚会舞台。他眼眶含着泪 光,用微弱颤抖的声音,面向现场的学生深 情地说:“同学们,几月未见,如隔三秋, 我很想你们,我越来越想念你们,你们已经 化作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永远爱你们!”在坚 持唱完 《为了谁》后还久久不肯离去,一遍 遍地拥抱着他的学生。
由于我还负责学校的校友工作,经常参 加全国各地的校友会活动,我们常搞一些茶 话会、座谈会。每次播放一些学校资料,可 每每放到老院长最后一次与学生一起过元旦 晚会的时候,所有在座的校友都触景生情, 泪流满面。
虽然老院长已经离去10年了,但他老人 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的西译人,不管是 留校的教职员工,或者是已经走出校园工作 多年的校友,老院长的这种精神,西安翻译 学院给的这种教育,一直在激励着他们,鼓 舞着他们。
虽然老院长已经离去10年了,但他的思 想理念、品格精神、人格魅力、先进事迹却 仍然在社会上广受推崇,为众多社会群众所学习所推广所发扬。“丁祖诒”,这个令多少 人倍感温暖的字眼,深深地扎根在了民办教 育扎根在了社会。
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至今对他依旧恋 恋不忘,深深怀念?为什么那么多的教职工 至今对他情有独钟,一往情深?为什么社会 上那么多的人至今对他依旧念念不忘,感怀 有加?我想这就是恩师丁祖诒这个“大家长” “大先生”的独有魅力,更是西译崛起、品牌 铸就的最大诱因。
事业的召唤,大爱之情永难割舍
在恩师丁祖诒的悉心教育下,八九年的 秋季,我所选学专业的自考课程已全部通 过,不久便顺利获取了文凭,像其他渴盼已 久的同学一样终于也拥有了一块步入社会、 迎接市场挑战的“敲门砖”。而就在临近毕业 之际,又适逢东南沿海城市的一批用人单位 前来招聘,那个时候国内的导游市场非常火 爆,用人单位的待遇也非常可观,一旦达到 用人单位的所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符合招 聘要求,且能顺利被择优招录,就意味着不 仅能拥有前景广阔的发展机会,合意的工 作,还能拥有一份丰厚的薪酬。依据用人单 位的招聘条件,我以英语导游专业的应聘者 身份参加了招录报名,并以出色的面试和专 业适应能力的测评,被珠海的一家大型国企 以年薪十万元的薪金待遇确定录用。
面对最终确定录用的喜讯,我既兴奋而 又有些犹豫,因为恩师丁祖诒曾在一次谈话 中给我谈及过可否留校的事。正当我还在犹 豫不决之际,恩师丁祖诒早就知晓了此事, 也觉察到了我此时的心情,他也不免难为情 地说:外面的世界确实也很精彩,发展的空 间确实也非常大,相信在外面国企去你也一 定能干好,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可是咱 们这里更需要你。你也看到了,咱们在八七 年时只有一个教室,到了八九年的时候基本 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校区,现在生源越来越 多,校区面积越来越大,急需像你这样的得 力人手来帮助我,你留下来和我一起办教育 吧!说实在的此时我的心里也着实很矛盾, 但静下心来略作沉思,我还是最终决定留下 来。在我看来恩师丁祖诒是个有“大我”胸襟 “大爱”情怀的创业者,是个值得尊敬值得信 赖的教育行家。就这样我开启了与恩师丁祖 诒一同创业的生涯。
与恩师丁祖诒一同创业的较长时期,我 一直负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恩师为了 西译事业的发展壮大,为了中国民学的振 兴,披肝沥胆,历尽磨难。他的事迹、精神 我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我的骨子深处似乎 也完全被他和被他倾尽了一生心血浇灌的西 译事业所充盈。纵使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和 2002、2007、2010年有过广东、山东、北 京、上海等地的多家猎头、大集团公司先后 多方邀请我去加盟他们的事业发展,且以极 富诱惑力的高职位,以及年薪百万、上百 万、两三百万元的高待遇反复动员、相劝。 这其中的诱惑确实也很令人心动,但我总觉 得比起我与恩师共同创业的西译事业来却或 许逊色不少。至今忆及,我也从未觉得自己 当时的直面谢绝没有什么不妥。优厚的待遇 吸引人,但不一定能留人;崇高的事业不一 定吸引人,但与之相携共进的崇高的精神却 能留人。恩师丁祖诒开创的西译事业,从跟 随他一同创业时起就已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心底。
共同的艰辛创业,并肩作战的深情永在
与大部分的创业者略有所异的是,恩师 丁祖诒不光大计划大事项亲力亲为,就是再 琐碎再细微的各种小事更是亲力亲为。无论 初期创业阶段的环境条件多么恶劣,像大到 组建西安译协作为西译办学支撑,到有关机 关单位跑手续、办证件,报材料、递文件, 协商各项重大事务,他总是要亲自跑腿;像 那些小到搬运物件、安装宿舍床架、清理环境卫生等,他也总是亲自上阵。在他的心 里,学校事情无小事,学生利益高于天。因 之,但凡学校的大事小情他都是样样记心 间,件件落实处,谁也拦不住也别想拦住。 我们一同出外招生,一同刷贴招生简章,一 同住简陋的旅社,一同饿了啃方便面。就连 初期租赁土门校区时学生食堂的面菜供应他 也要一袋面一捆菜的扛运,就连学生厕所的 蚊蝇他也要夜夜亲手喷药驱赶,一个木工房 间不慎床铺起火,他也要第一个冒着烟火冲 进房间扑灭。每每遇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 就十分的难过,上前帮忙,他又不肯,他给 出的理由总是:我来多干些,你们就会少 些,也好让你们年轻人节省点时间休息啊。 每次回想起恩师丁祖诒事事在先冲锋在前的 事儿,他老人家那拼命的样子还总是浮现在 我的眼前。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亲身经 历,他老人家默默做的这些事也怕是无人知 晓了。
创业维艰,而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事 业峰巅,而依然开拓、奋争第一。恩师丁祖 诒大概是上天注定就是这样的秉性,这样的 永不服输的人。
恩师对西译育人事业的执著,对莘莘学 子至上的爱,对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异乎寻 常的关切和无私无畏的奋力开拓、忘我奋斗精神,常常使我备受感动备受鼓舞,也更加 坚定了我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不遗余力去拼 搏去向前冲的信念和勇气。
如今,恩师离开我们已整整10年了。十年别离两茫茫,忧伤感怀永难忘。铭记老院 长———我的老师,我一辈子的恩师!
(王霖,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兼任丁 祖诒基金会理事长、丁祖诒教育研究中心副 主任、对外合作处处长、西译校友总会会长)